寶寶能夠自主入睡,要讓父母省了多少力氣呀!
對於寶媽來説,孩子剛出生的一個月應該是自己最清閒的時候,孩子每天的睡眠時間能夠達到22小時~23小時,剩下的時間就是在喝奶。
慢慢隨着孩子不斷長大,孩子的睡眠時間也會逐漸下降,就算是睡眠狀態下更利於孩子身體發育,但是甦醒狀態下的外界刺激也是必不可少的。
哄睡成為大多數家長的噩夢
孩子就像是裝了雷達一樣,放到牀上就醒了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睡覺的慾望時,就會把孩子帶到既定的空間內,讓孩子可以快速進入睡前的準備狀態。有些孩子習慣於父母邊走邊哄睡,有些孩子則是習慣父母唱搖籃曲。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會消耗大量的體力,因為孩子是不接受靜止狀態下的哄睡,必須要時刻動起來才行。如果孩子體重過大,太胖,就會讓哄睡的父母痛苦不堪。
但這只是第一個步驟,當你覺得孩子已經完全睡着了,可以把他放在小牀上後,才是真正的考驗,因為父母放下孩子的速度過快,孩子只要一捱到牀,就會馬上驚醒過來。
隨後,就要開始第二次的重複動作,如此循環往復,直到孩子筋疲力竭,或是父母的動作符合孩子的要求之後,孩子才會接受自己躺在牀上睡覺的這個行為和事實。
孩子睡醒後瘋狂哭喊,像個戲精
當孩子被放在另外的空間裏睡覺時,父母是怎麼發現他甦醒過來的呢?當然是孩子用哭聲來傳達了!就算是他們已經學會了説話,也還是會使用這種最原始的求助方式來吸引媽媽的注意力。
但也並不是所有的寶寶在睡醒後會立刻呼喊媽媽,有的則是非常安靜地等到媽媽自己發現。這類寶寶就不是高需求寶寶,媽媽也會感到輕鬆很多。但這類寶寶的比例非常少。
這種“中國式哄睡方式”,逐漸流行起來
在網絡上,偶然一次看到了一位長輩的經驗分享,説自己發明的這種哄睡方式可以讓孩子快速入睡,並且不僅適用於自己的孩子身上,他身邊的很多寶寶都很受用。
這種哄睡方式的精髓就是“瘋狂搖晃”。基礎版的做法是把寶寶抱在懷裏,邊走邊搖晃自己的身體,幅度一定不能太小,不然孩子是感受不到的,目的就是偽造出一種孩子在搖籃當中的感覺。
而升級版是把寶寶放在自己的雙腿之間,上下踮腳來保持孩子處於運動的狀態。這種方式不僅考驗寶寶的耐受程度,是否喜歡這種較為激烈的方式。還會考驗父母的腿部力量,會不會忍受得了這樣的折磨。
容易傷到娃的大腦,很多家長不自知
這種方式之下,之所以會讓家長初試成效,就是因為孩子被孩子晃迷糊了!一方面是這個年齡寶寶的前庭器官發育得並不是很好,保持自己平衡的能力還很差,出現暈車、恐高的現象也在情理當中。
另一方面就是寶寶的頭骨較軟,內部的組織結構不完善,在搖晃的狀態下,內部的血管會因為升壓而出現破裂的可能,通俗地説就是腦出血。聽到這樣的結果之後,你還覺得是無關緊要的小事了嗎?
如果父母想讓孩子儘快入睡,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才是最重要的,並且在把他們放下的時候,儘量輕一些,慢一些,不讓他們產生失重的錯覺,這樣才是有助於他們緩解入睡困難的最好方式。
羊駝媽有話説:
短時間的好用不能代表就是科學的,就像是這種哄睡方式一樣,在無形之中威脅到孩子的生命安全,要不是因為父母們的無知,怎麼會輪番使用呢?
今日小結:
你在家都使用什麼樣的哄睡方式?歡迎和我們一起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