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眼中,父母就是獨屬於自己的存在,不管是身體,還是情感,都不能與人“分享”。若是他人與父母的距離過近,或者有了身體的碰觸,孩子的“佔有慾”就會爆棚,甚至會做出很多讓人捧腹的行為。
一位外國男子帶着三歲的寶寶乘坐地鐵,旁邊的女士可能太困了,靠着爸爸的肩膀睡着了。爸爸並沒有在意,可三歲的寶寶卻不開心了,看爸爸半天都沒有反應,就果斷行動起來,捍衞自己的“權利”。
寶寶一邊用小手使勁地推開女士的頭,一邊嘟囔着,“爸爸是我和媽媽的。”但女士睡得太熟了,寶寶剛剛推開她,她的頭又自然地落在爸爸的肩膀上。寶寶看着這位女士,內心大概也很無奈。
周圍的乘客都被寶寶的可愛動作給逗樂了,覺得寶寶“佔有慾”也太強了,這完全是“吃醋”的表現。
孩子因為“佔有”心理作祟,認為爸爸是自己和媽媽的,不想其他人與爸爸有肢體上的碰觸,這是正常的心理。在旁人看來,孩子的行為或許有點搞笑,卻説明了爸爸在孩子心裏的重要性。
爸爸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彼此的感情很深,才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歸屬”意識,並自發維護自己對爸爸的“所有權”。
在“佔有”意識的作用下,孩子會出現哪些維護行為?
1、維護自己親近的人
只要自己照顧過孩子的家長都知道,孩子知道誰對自己好,對照顧自己的人也很親近,就不喜歡別人靠近自己親近的人,也會維護自己的權益,不讓他人碰觸自己喜歡的人。
若是自己親近的人抱了其他孩子,孩子也會出現嫉妒心理,不讓親近的人抱其他孩子。在孩子的潛意識中,親近的人就是自己的“所有物”,不能與他人“共享”。
2、維護自己喜歡的人
孩子的年齡還小,在大人看來並不懂事。但孩子知道誰對自己最好,也知道喜歡和心疼對自己好的人,媽媽就佔第一位。
作為生下孩子,並照顧孩子長大的人,媽媽在寶寶的心中十分重要,寶寶不管任何時候,都會無條件地維護媽媽。若是媽媽不舒服或者生病了,寶寶也會很暖心地問候媽媽,很貼心地照顧媽媽。
3、維護自己的玩具
孩子在年齡還比較小的時候,並不懂得分享,而且有強烈的“物權”意識,所以會特別維護自己的玩具或者其他物品。
特別是孩子喜愛的玩具,很難要求孩子與他人分享。其實,這是孩子“物權”意識的形成期,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分享,但可以與孩子好好溝通,引導孩子逐漸形成分享意識,讓孩子主動分享。
孩子雖然還小,但是會比較維護自己身邊的人或者物品,這是正常現象。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的“佔有”心理太強,可能會批評孩子,這並不理智。孩子的每一個成長時期,都會有不同的表現,家長應予以理解,正確教育和引導孩子的成長。
孩子在爸爸的陪伴下長大,會有哪些好處?
1、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有了爸爸的陪伴,孩子的責任心也會加強。這是因為男人的責任意識較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也會把這種責任感傳遞給孩子。
在爸爸的陪伴下長大的孩子,性格上會果斷一些,懂得承擔責任,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較強,這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和發展都有好處。
2、讓孩子學會冒險
雖然媽媽在育兒的過程中,充當了很多角色,甚至會承擔起爸爸應該承擔的責任。但女性的愛更為細膩,更注重孩子的安全,很少讓孩子動手做事,更不要説做危險的事情了,孩子就會缺少冒險和探索精神。
爸爸作為男性,就會鼓勵孩子去嘗試新鮮事物,讓孩子適當冒險,學會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探索新生事物,對孩子的成長十分有益。
3、強化孩子的性別意識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父親角色在教育上也不可或缺。有了爸爸的陪伴,女孩對男性會有更加明確的認識,有助於孩子性別意識的形成,並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婚姻觀。
男孩的成長同樣不能缺少父親的陪伴,除了有助於孩子性別意識的形成之外,還能有效避免男孩“女性化”的成長。教育男孩與女孩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父親就要承擔起教育男孩的責任。
爸爸陪伴長大的孩子,獨立性比較強,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往往更有主見,會以平和的心態看待問題,並主動去解決問題,這就是男性所獨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