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5歲女孩暴瘦,醫生檢查讓“摘下項鍊”,媽媽我女兒沒帶項鍊

由 務高林 發佈於 健康

前不久國外一則新聞引起了許多人的關注。卡邁克爾時是個6歲的女孩,突然有一天她對媽媽説嗓子痛,媽媽以為是感冒帶她去看醫生,但醫生卻説沒什麼大事,之後吃了些藥便不了了之。


但沒想到,自此之後,卡邁克爾便一直食慾不振且暴瘦,媽媽趕緊又帶着孩子去做檢查。在做胸透檢查時醫生髮現胸前有類似項鍊的物品,便讓孩子摘掉,但媽媽卻説:“我女兒沒戴項鍊。”


聽到媽媽的話後醫生意識到孩子可能吞食了某物,經過手術後發現原來是一枚紐扣電池。之後經過很久的治療卡邁克爾恢復了健康。


這則新聞讓許多孩子的父母感同身受。孩子因為年紀小,對許多事物充滿好奇,但對於孩子來説,或許這些自己好奇的東西都可以用“嘗”的方式來探索,每年都有許多孩子因吞食異物而亡。


但是,家長不可能24小時不離開孩子看着。所以,與其全部指望家長看着,不如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識,讓孩子自己知道注意。

1、每天向孩子“唸叨”

孩子自然不懂什麼是危險物品,什麼行為是危險的,這時就需要父母詳細的教學。每天都要告訴孩子哪些東西不可以碰,哪些行為有風險。若是發現孩子沒聽話,就要嚴厲的批評教育,讓他明白問題的嚴重性。


2、父母做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老師,孩子都是效仿父母的説話方式和行為舉止。所以,父母就要多注意平日裏的行為習慣。比如:在屋內看見硬幣或是其他金屬製品就把它們分類歸放,並且要帶着孩子一起做;在孩子的面前把廢舊電池扔進垃圾桶;看見開水要表現的很“害怕,”並且離水很遠等等。時間久了,孩子自然也就明白看見這些東西時該怎麼做。


3、訓練孩子自救

萬一孩子自己不注意受了傷,這時孩子如果知道打電話或是一些其他緊急自救手段的話,或許可以將危害降到最低。

家長平日裏可以讓孩子記住最基本的求救電話,比如:110、120、119等。最好再讓孩子背下來家裏的具體住址,並告知孩子只有在打這三個電話時可以把地址告訴對方。


定期為孩子設計題目,對孩子進行“考試。”比如:家裏着火了你該怎麼辦;自己不小心被東西砸傷了怎麼辦;發現門外一直有人大聲敲門怎麼辦?等等。這也有利於培養孩子臨危不懼的品格。

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早早的就開設了應急自救課程。許多學校每學期都會給孩子上自救課,並且還向學生模擬真是發生的情況,讓學生“親眼目睹”後加深印象,並牢記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因為在中國這方面的課程還很少,所以家長們一定要自己加強對孩子這方面的教育。


4、用繪本和視頻對孩子進行安全意識的灌輸

如今有許多有關安全意識方面的繪本是專門為孩子定製的。繪本內容豐富,生動形象。還刻畫了各種危險行為所造成的後果,孩子在閲讀這些繪本後可以輕易地明白這些行為是多麼的危險。視頻和繪本能讓孩子更直觀明瞭的看明白內容,還可以加深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