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超加工食品,指的是那些在已經加工過的食品的基礎上再加工的食品。
比如預備包裝的湯、醬汁、冷凍食品或者即食餐,儘管它們在生活中為我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同時這些食品往往存在“三高”現象----高糖、高脂、高熱量。
同時,洋芋片、軟飲料、調味穀物、冰淇淋等這些食品也屬於超加工食品範疇。
特別是由糖、脂肪、氫化植物油和變性澱粉製成的食物屬於超級加工食物,相對而言蛋白質和纖維素較低。
既存在“三高”現象,同時蛋白質、纖維素相對又少,過量吃自然會引起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癌症等有關。
不過最近一項新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又增添一樁新的罪證!
愛吃超加工食品恐損害腦細胞,增加認知障礙風險
近日,一則刊登醫學雜誌《神經病學》的研究文章,揭曉了超加工食品的危害。
研究人員通過關注7.2萬名55歲以上英國居民平均10年飲食習慣和健康數據,結合他們日常飲食習慣,根據食用的超加工食品數量將參與者分為四組。
實驗結束後,7.2萬名中有518名被診斷出痴呆症。
研究人員發現,超加工食品消費量是最少羣體,105人診斷患有痴呆症,消費量最大羣體大概有150人診斷有痴呆症。
通過數據顯示:加工食品每日攝入量增加10%,就會增加痴呆症風險25%;若每日減少10%,就會降低痴呆症風險的19%。
研究人員還發現,雖説超加工食品會增加痴呆症風險,但若採取健康食品替代其實也可以降低風險。
報告顯示,每日只增加未加工或者未加工食品50克,例如半分蘋果、一份玉米等,同時每日減少超加工食品50克,痴呆症風險可以降低3%。
過量吃用超加工食品,會帶來哪些健康隱患?
正如上文所説的,超加工食品往往含有很多的油、糖、鹽和其它增強劑,吃多了會影響新陳代謝,導致肥胖,影響正常的食慾,誘發超重、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全因死亡率。
隨着時間的推移,單一的營養攝入會導致營養不良,並對血管造成影響。一些臨牀研究發現,吃太多這種食物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吃得越多,危險就越高。
飲食中,咱們如何減少超加工食品的存在?
第一,控制食品中的添加糖,儘可能不喝含糖飲料
臨牀數據顯示:添加糖的攝入與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風險升高有關。
需要澄清一點-----新鮮蔬果存在天然的糖、奶類的乳糖、穀物以及薯類的澱粉都不屬於添加糖,所以為了控制糖攝入而不吃主食是不正確的。
所謂的添加糖主要指的是食品加工過程中人為添加的糖,例如蔗糖、蜂蜜、葡萄糖以及果糖等。
當然,食品工業中常用的澱粉糖漿、麥芽糖漿、葡萄糖漿以及果葡糖漿等,這類同樣也是屬於添加糖的範疇。
第二,多吃酸奶,也儘可能選擇無糖酸奶
酸奶含有許多益生菌,有利於腸道消化,能消除體內不必要的廢物,抵擋加工食物的影響。
但應該注意的是,最好選擇不添加糖的希臘酸奶,與一般酸奶比較,這種酸奶不含糖,蛋白質添加了一倍,益生菌更豐富,是一種很好的腸道護理產品。
第三,選擇肉類,避免過度加工
肉類能提供脂肪與蛋白質,對人具有極大的營養價值。
不過近幾年臨牀數據顯示,富含紅肉(如豬牛羊)的飲食模式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與死亡率。
若愛吃加工肉類的,比如臘肉、燻肉、火腿、培根、香腸等,疾病的風險或許會更高。
因此,建議使用未加工的家禽、魚類、堅果以及豆類,進而替代紅肉與加工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