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輩子最對不起親媽:來自二胎媽媽的朋友圈,暗藏生活的無奈
現在社會生活壓力大,多數年輕人生完孩子後,都會選擇由家中的老人帶娃,但很多家庭常在奶奶和姥姥之間左右為難,不知該如何選擇。
據中國新聞網的一項投票顯示,如今半數以上的家庭都是老人帶娃。而這其中,有七成都是姥姥。
雖説數據不能代表一切,但姥姥帶娃確實逐漸成為普遍現象。專家將這些為孩子無私付出的老人,稱作“中國式姥姥”。
小周是我的好閨蜜,她給人的印象一直是個非常要強的女孩子。在外人看來,她的人生順風順水,工作有成,家庭美滿。
但生活這東西如人飲水,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前兩天我刷朋友圈時,看到了她深夜轉載了一條內容,讓我感到頗為震驚。
那是一則動態,配的文案是三朵鮮花,沒什麼新鮮感,可標題卻觸目驚心:這輩子,我最對不起的,是親媽。
作為舊日好友,我在評論下寒暄了兩句,這才知道她前一陣子要了二孩,導致現在忙的腳打後腦勺,好在母親不遠千里來到身邊幫忙,這才能有了喘息的功夫。
可前幾天她發現母親在吃藥,於是硬拉着母親去醫院檢查,這才知道是母親的胃病犯了,需要休息。因此,深夜裏自責到失眠,她轉了這條朋友圈,暗藏生活的無奈。
我聽了原委之後也感慨不已,如今老人為了兒女確實不易。我問對面為何沒叫婆婆來帶娃。她這才支支吾吾地説,之前嫁過來時,自己説好和婆婆説互不叨擾,如今有苦也只能自己肚抗,不好意思開口。
老人幫帶娃,年輕父母要注意這些現在老人幫帶娃的不少,但老人也不容易,相信大多子女都是懷有感激之情的。但唇齒尚有磕碰,三代人生活在一起,難免發生矛盾,傷了老人的心就不好了。
相信有經驗的父母都知道,這種矛盾大多發生在孩子的教育上。畢竟隔代如隔山,老一輩的育兒思想早已過時,而現在的年輕人都講究科學育兒,很可能因此發生衝突。
那麼,作為上有老下有小的我們,應該如何協調家庭關係呢?
老人帶娃,應如何協調家庭關係?1)給孩子足夠陪伴
溝通是增進親子感情的重要環節,不溝通的陪伴猶如紙上談兵,沒有一點意義。
如今人們工作壓力大,很多父母工作一天到家已經非常累了,説不定還要在家加班,話都不想多説一句,更不提帶娃了。
但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錯過的,工作永遠也做不完,長此以往,很可能在某一瞬間,你發現孩子長大了,你再想陪伴也不被需要。
陪伴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來陪孩子,比如抽時間接他回家,並在路上聊聊學校生活。
2)與家庭成員達成共識
孩子最愛模仿,因此想讓孩子做某件事,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父母可以召集全家一起制定家庭規則,全家人都要遵守並執行,這樣可以更方便教育孩子。
比如要孩子等長輩動筷子才能動筷,10點之前必須睡覺等。這些規矩孩子長時間遵守就會形成習慣,給外人的印象就顯得很有教養。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他們願意為此付出,並不求回報。但我們作為子女,一定要心懷感恩。
和老人生活在一起,發生矛盾在所難免,但一定要心平氣和地處理,以免傷了老人的心。下班回家後,也要及時把孩子從老人手中接過來,給老人休息時間,也能促進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