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健康”,樂享銀齡生活

“主動健康”,樂享銀齡生活(健康直通車(第97站))

家中老人,如何做好健康管理?如何保證日常膳食營養?如何防治老年常見病和慢性病?

今年7月25日—7月31日是第四個“全國老年健康宣傳週”,今年的主題是“改善老年營養,促進老年健康”。近日,在健康報主辦的“促進老年健康,從疾病預防開始”媒體溝通會上,多位專家學者就預防老年常見慢性病和感染性疾病、合理膳食等開展科普,提供專業指導。

一般老年人膳食指南

中國營養學會編著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對於65—79歲的老年人主要有以下4個核心推薦:

★ 食物品種豐富,動物性食物充足,常吃大豆製品。

★ 鼓勵共同進餐,保持良好食慾,享受食物美味。

★ 積極户外活動,延緩肌肉衰減,保持適宜體重。

★ 定期健康體檢,測評營養狀況,預防營養缺乏。

高齡老年人膳食指南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對於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年人的膳食推薦主要有以下6個核心推薦:

★ 食物多樣,鼓勵多種進食方式。

★ 選擇質地細軟,能量和營養素密度高的食物。

★ 多吃魚禽肉蛋奶和豆,適量蔬菜配水果。

★ 關注體重丟失,定期營養篩查評估,預防營養不良。

★ 適時合理補充營養,提高生活質量。

★ 堅持健身與益智活動,促進身心健康。

健康管理,要“座位”不要“牀位”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7億。“十四五”時期,全國6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預計將超過3億,佔總人口比例將超過20%,中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長壽不該只是自然年齡的長壽,更是要有尊嚴的健康長壽。”國家老年醫學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王建業説,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已經提高到2021年的78.2歲,但老年人健康預期壽命有待提升。在推進老年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和推動醫療衞生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的同時,要調動老年人主動進行疾病預防和健康管理的意識。

“在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中,60—69歲的低齡老年人口占55.83%,也就是説現在是以低齡化為主的老齡化。”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副院長吳玉韶指出,這些低齡老年人退休不久,他們有強烈的願望去完成人生目標、為社會貢獻力量,這就需要健康的體魄作為基礎。實際上,“想健康卻不知如何健康”是現在大多數老年人的真實寫照,這就要求我們將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把健康關口從關注高齡老年人、失能失智老年人前移到低齡老年人。

如何樹立積極老齡觀理念?“我們倡導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樹立終身的學習觀。”吳玉韶表示,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的主動參與和健康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越積極參與社會活動,老年人的健康狀態會越好,“與養老院的牀位相比,老年大學的座位是一種更經濟、更實用、更積極的選擇。總之,要更積極地看待老齡化、更積極地看待老年人的生活、更積極地看待養老。”

坦然面對,學會與慢性病共存

對老年人來説,具體應從哪方面入手進行健康管理?多位專家指出,主要從慢性病和感染性疾病入手。

北京協和醫院老年醫學系主任、中國醫師協會老年醫學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劉曉紅介紹,常見的慢性病一般分成三類:一類是非癌的,與代謝、血管相關的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等;第二類是惡性腫瘤,也就是癌症;第三類是退行性病變,例如骨關節疾病發生率幾乎是100%,還有白內障、聽力下降等發生的比例較高。

“慢性病是不可治癒的,我們要做的是穩定它,維護老人身體的正常功能狀態,讓老人們能夠做想做的事。”劉曉紅強調,慢性病對於老年人而言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老年人要學會坦然面對,學會與慢性病共存。

值得注意的是,慢性病與營養不良關係密切。劉曉紅介紹,多病共存的老年人可能要服用多種藥物,很多藥物會影響食慾。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會使代謝異常;惡性腫瘤會使身體營養素消耗增加;骨折後、外科手術後需要更多蛋白質幫助傷口癒合。

“要保證老年人攝入充分的營養,重視營養平衡。”劉曉紅強調,西北地區的老年人要注意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以免造成B族維生素缺乏。有的老年人紅肉攝入較少,當心缺乏維生素D。

接種疫苗,預防感染性疾病

除了慢性病,老年人進行健康管理時也要重點關注感染性疾病。專家指出,流感、肺炎鏈球菌性疾病、帶狀皰疹是老年人常見的感染性疾病,應引起重視。

劉曉紅強調,流感不是“大號感冒”,程度較輕的流感與普通感冒表現相似,但流感造成的發熱和肌肉疼等全身症狀更明顯。如果此時人體免疫力較低,可能繼發細菌性肺炎,可以導致休克、呼吸功能衰竭、急性腎功能損害等多臟器功能的併發症。

社區獲得性肺炎多數是由肺炎鏈球菌所致,多發生於老年人、嬰幼兒及患有慢病者,如慢性心、肺和腎臟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羣也容易發生。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典型表現為在身體單側出現沿神經走向呈帶狀分佈的皮疹,常伴有神經痛。50歲以後發病率顯著上升,九成發病是由於人體免疫力下降。

令人欣慰的是,上述三種感染性疾病都可通過疫苗接種進行預防。

“接種疫苗是有效的預防措施,通過預防感染可以幫助緩解老年人伴發的慢性病進展,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壽命。”北京方莊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全科主任醫師葛彩英指出,為了更好管理健康,老年人可以在家附近的社區醫療機構簽訂家庭醫生服務,“一醫一户一家庭”,實現由被動服務到主動管理的模式。簽訂後,家庭成員可得到個體化治療方案、每季度的面對面回訪、健康教育等服務。

“當前,我國新冠疫苗第一劑次接種覆蓋率已經超90%,但仍有一些老年人沒有完成全程接種或加強接種,其中慢性病患者特別是多病共患的老年人比例較高。”中華預防醫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馮子健指出,疫苗作為提升特異性免疫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方式。建議老年人儘早接種新冠疫苗加強針,積極接種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和帶狀皰疹疫苗。

有的老年人擔心自己患有慢性病而對接種疫苗心存顧慮,慢性病會影響疫苗接種的效果和安全性嗎?

“患有慢性病本身並不是疫苗的禁忌證,它並不影響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它影響的是接種時機。”北京市朝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白雲驊説,慢性疾病可能要長期伴隨老年人,要考慮患者的實際情況,待慢性病處於平穩狀態時再接種疫苗。

疫苗會影響慢性病的控制嗎?“目前,我們進行了大量的老年人疫苗接種(包括季節性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帶狀皰疹疫苗、新冠疫苗),收集到大量的安全性數據。”白雲驊指出,疫苗不會影響慢性病的控制,反而可能通過接種這些疫苗,減少很多感染性疾病甚至交叉感染的發生和發展,降低慢性病和慢性病的併發症導致不良結局的風險,也就是説,接種疫苗有利於老年羣體控制慢性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02 字。

轉載請註明: “主動健康”,樂享銀齡生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