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發育問題一定是父母極其重視的,許多新手寶爸寶媽還會購買許多書籍,或者加入一些育兒交流微信羣裏學習。
而新手爸媽第一重視的就是孩子的認知能力,比如:首先教會孩子認和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等,然後才會教孩子講別的詞語。
而人的認知能力是人腦分辨、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把握,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都需要這種能力。其中知覺、記憶力、注意力一般是兒童最初擁有的認知能力。
之前看到過一個搞笑視頻:
一歲寶寶喬治,他的父親有一個雙胞胎哥哥,兩兄弟沒什麼太大區別。
在喬治寶寶眼中,爸爸和伯伯最大的區別就是爸爸帶着一副憨憨的黑框眼鏡。
有一天,伯伯來到了喬治家中,見到了喬治非常高興,表示要抱,然而喬治卻不領情,愣愣地看着伯伯。
接着爸爸就從廚房走了出來,温柔地喊了一聲:“喬治!”喬治一回頭就撲到了爸爸懷裏。爸爸抱着小喬治站了起來走到雙胞胎哥哥身旁,然後眼神示意他取過黑框眼鏡。
雙胞胎哥哥心領神會,取過弟弟的眼鏡就掛在了鼻樑上。
小喬治再次看到爸爸的臉就懵了,馬上把小手手伸到伯伯脖子上要抱抱,而後爸爸又取回了眼鏡戴了回去,喬治也是懵了一下伸手要爸爸抱抱,來回幾次,都是如此。在一旁拍視頻的寶媽忍不住笑出了聲。
可以看出,那副黑框眼鏡就是喬治寶寶對爸爸的認知,不過也不能怪孩子,雙胞胎的人長得本身就很像,只有熟悉的人才能準確區分。
兒童的認知能力是需要慢慢提高的,他們從認識父母、朋友到認識鏡子中的自己,學會説話唱歌,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都是一個過程。
這個過程並不是自然而然地發生的,也需要寶爸寶媽們的細心培育。
接下來有幾個培育寶寶認知能力的方法,希望對新手爸媽有所幫助。
一、教會孩子運用雙手識別物體
在安全的前提下,家長可以準備一些不同類型的物品,讓孩子進行觸摸和感知。
孩子的雙手接觸到某種物品,就會有一種刺激,這種刺激會傳給大腦和神經,就會產生一種反應。當然每個孩子的表現也不一樣,不過這種方式仍舊可以很好地鍛鍊孩子的認知能力。
二、訓練孩子對顏色和形狀的認知能力
嬰幼兒或者是學齡前兒童對於顏色的識別和記憶,對於提高認知能力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大家可以看到大部分兒童場所都是五彩斑斕的,色彩十分豐富,這其中藴含的道理就是通過孩子對色彩的感知來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
另外,小孩子會玩的七巧板和積木也是五顏六色的,而它們卻有着不同的形狀,而孩子對於形狀的分辨,也是可以提高認知能力的一種方式。
家長可以一開始拿兩三個顏色的小球進行鍛鍊,隨着孩子對這樣物品的記憶增強,再替換顏色和形狀。
長期鍛鍊是不僅有助於孩子認知能力的提高,也可以促進幼兒早期的大腦開發。
三、訓練孩子聽聲識物
一般寶寶最初對聲音的記憶就是自己的哭聲,他覺得很吵,嚇到了,於是哭得更大聲,然後才是家人的輕哄聲。
家長可以多給孩子唱兒歌和講故事,這樣能提高孩子對自己聲音的熟悉度。
其次是物品的認識,媽媽在陪寶寶玩的時候,可以走到燈的開關前,打開然後關上,並把“燈”這個字念給孩子聽;
走到水龍頭面前,也是開關,講“水龍頭”給寶寶聽……
孩子通過對聲音的感知和記憶,也是他認識事物的基礎,從簡單的事物開始,讓孩子學會聽、記憶,這樣也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
認知能力是兒童發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不過有一個温馨提示:不論教什麼東西,都要在寶寶情緒穩定且飽滿的時候進行,這樣才是寓教於樂。
對於學齡前兒童,學習更應該是一個遊戲,是引起興趣的一種方式。讓寶寶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並且要適可而止,不能讓這種遊戲成為孩子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