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濕氣,一定要改掉

夏季潮濕悶熱,容易導致人體濕熱。如果感覺口乾口苦,嗜睡疲憊,肚子不舒服,身體不利索——説明濕氣重啦,看看你是不是有這八個壞習慣:

1、睡不夠

從中醫角度來説,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症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

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濕氣,一定要改掉

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

2、口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油膩、過鹹、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

3、愛吃涼

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濕氣,一定要改掉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因此不宜過量食用,烹調時最好加入葱、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4、喝大酒

這是加重“濕毒”的關鍵因素,從中醫上來講,酒助濕邪,因此酒精儘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5、運動少

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大的表現。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

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濕”。

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濕氣,一定要改掉

6、老坐着

久坐會使人的腦供血不足,導致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還會引發全身肌肉痠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

7、穿得少

“只要風度,不要温度”的做法,很容易讓濕邪侵入身體,特別是在秋冬季。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別太涼,洗頭後要及時吹乾。

8、不通風

一些生活細節,也會導致周圍環境和身體裏的濕氣加重。比如,喜歡坐在地板上玩耍、長時間呆在密閉的房間裏等。平時要適當開窗透氣,特別是房間內潮氣重時。

“濕邪”的7大信號

三伏天,濕氣當令,人體中的脾此時最旺盛。濕在中醫裏又叫“陰邪”,而脾為至陰之髒,喜燥惡濕,濕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

同時,脾主運化水液,濕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濕邪”的侵入。

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濕氣,一定要改掉

如何知道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只要我們平時多加註意,就能發現可以判斷的信號很多。

1、起牀時看感覺

早晨起牀時還覺得睏倦、四肢沉重,尤其是小腿肚子發酸發沉,手腳冰冷,人也懶得動彈,説明你體內濕氣重了。

2、穿衣時看感覺

皮膚總愛起疹子,有時手腳患有小皰疹甚至脱皮,臉上、頭髮總愛出油,黏膩不舒服。

3、如廁時看大便

大便經常粘在馬桶上,一箱水還衝不淨,而且總有排不淨的感覺,説明體內有濕氣了。

4、洗漱時看舌苔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説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發膩,則説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説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

5、刷牙時看惡不噁心

有些人一刷牙就嘔吐、噁心,嗓子裏邊總是有不乾不淨的感覺,想吐痰也吐不出來,也是體內有濕氣的表現。

6、看平時愛不愛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缺乏運動,同時他們又常常會因為濕氣重而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疾病。

7、吃飯時看胃口

沒有原因的胃口不佳、胸腹悶,容易拉肚子。脾濕導致的腹瀉不一定是因為病菌,而是脾胃失和造成的,使用抗生素往往並沒有效果。

當然,這些都是濕氣比較嚴重時的表現。出現了這些症狀,還是先要排除其他疾病,請醫生進行診斷後再做處理。

拒絕“濕邪”有妙招

三伏天濕度很大,人體內的“濕”不能正常排出去,就會出現“濕重如裹”、氣機不暢,造成舊病復發、舊病急發的危險。

解除或減少“濕邪”對機體的傷害,除了減少受熱的機會、防止中暑、及時增減衣物以外,還要從飲食上加以調整。

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濕氣,一定要改掉

1、飲食清淡

多吃清淡食物和蔬菜水果,少吃肥甘厚味及辛辣食物,特別是遠離燒烤食物;少吃甜食;少飲酒;補充蛋白質和少量的瘦肉;多吃些有祛除濕氣作用的食物,如薏米、紅薯、土豆、山藥、黃豆芽、綠豆芽、冬瓜、木瓜、白扁豆、赤小豆。

2、適當飲水

不要等到口渴時再喝水,每天至少保證1500毫升,也就是3個礦泉水瓶的量。

3、多動排汗

要想去濕氣,還要動起來。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濕氣的方法。體弱、有慢性病的人,要量力而行。

4、保持室內乾燥

家裏如果太潮濕,可以買來吸潮袋、吸潮盒甚至除濕機,也可打開空調的除濕功能,保持室內乾燥。

5、慢性病人防濕熱

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不要忘記監測各項疾病指標,堅持服藥;同時注意不要長時間、長距離的旅遊,以免身體在營養相對不足的狀態下承受更大的消耗,導致意外事件的發生。

夏季祛濕方大全

★藥膳祛濕方

淮山芡實薏米湯

材料:淮山20克、芡實15克、炒薏米30克、北芪15克、豬排骨150克。

製法:先用水浸泡淮山,去掉硫黃之味。薏米用鍋炒至微黃,排骨洗淨斬件,芡實、北芪用清水洗淨。將全部材料放進湯煲內,煲一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醒胃、祛濕抗疲勞,尤適宜脾虛濕重、精神不振、大便爛溏者。便秘者不適宜。

薏米赤小豆湯

材料:薏米30-50克、赤小豆30-50克。

製法:薏米、赤小豆用清水洗淨,放進湯煲內,煲一個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利濕,尤適宜濕久化熱、口苦、尿黃、舌苔黃膩者。

小米薏米芪蓮粥

材料:小米30克、薏米30克、大棗10克、蓮子10克、黃芪15克。

製法:將全部材料洗淨,放進煲內,煲一個小時,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除濕、益氣。以上所列食材為中年人用量,老年人應適當減量。

藿香荷花茶

材料:厚朴花10克、荷葉20克、藿香10克。

做法:將上述材料放入砂鍋,加水煮20分鐘,隔渣取汁,作日常茶飲。

功效:能醒脾胃、芳化濕濁,適用於上焦困濕者,常見有口淡、胸悶、頭重濕困、舌苔白膩等症狀。

蓮子扁豆祛濕方

材料:蓮子(帶心)10克、扁豆10克、豬瘦肉150-200克、陳皮1.5克。

製法:所有材料一起煮湯,煮一小時左右,加少許鹽,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祛濕、清心火,適用於出現食慾不振、煩躁易怒、大便不暢、舌苔白厚的兒童飲用。

穴位按摩

1.豐隆穴

足陽明胃經絡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或食指間關節點按該穴3分鐘,然後順時針揉按穴位約5分鐘。

功效:通調脾胃氣機、祛濕化痰。

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濕氣,一定要改掉

2.足三里

足陽明胃經合穴,乃保健要穴,位於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

按摩方法:用大拇指按壓或順時針揉按穴位5-8分鐘,局部有酸脹感效果佳。

功效:足三里除具有調理脾胃、疏風化濕功能,還能補中益氣、扶正祛邪,有利於增強機體免疫力。

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濕氣,一定要改掉

3.中脘穴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肚臍上4寸。

按摩方法:用指端或掌根作用於穴位,順時針揉按2-5分鐘,亦可用四指指腹或掌心置於中脘穴,順時針按摩2-5分鐘。

功效: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適用於濕滯、胃脘飽脹、噯氣者。

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濕氣,一定要改掉

4.曲池穴

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完全屈肘時,位於肘橫紋外側端處。

按摩方法:以大拇指指腹點揉此穴2-5分鐘,亦可用四指併攏,拍打此穴,以局部皮膚微紅為度。

功效:可泄大腸濕熱,用於肛門灼熱、大便黃爛、排不盡者,亦可治療濕疹等皮膚病症。

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濕氣,一定要改掉

★按摩艾灸祛濕方

艾灸

艾灸法具有温通經絡、祛寒除濕等功效,通過選取豐隆穴、足三里、中脘穴、曲池穴等穴位施灸,能治療濕氣帶來的不良症狀。

灸法:1.選擇祛濕穴位(豐隆穴、足三里、中脘穴、曲池穴)兩三個施灸。2.點燃艾條,在穴位上方3釐米左右施灸,每個穴位灸5-10分鐘,局部皮膚髮紅即可。

注意:有濕熱症狀的人(身體感覺發熱、口乾、口苦、舌苔黃等)不宜施灸。

來源 | 黃帝內經

編輯 | 東明縣融媒體中心

東明融媒新媒體矩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90 字。

轉載請註明: 8個壞習慣加重體內濕氣,一定要改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