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誤吞15顆“彩色糖果”,險些胃腸穿孔!寒假快到了,家長要小心…

磁力珠可以拼搭成各種形狀,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殊不知,這些狀似“彩色糖果”的磁力珠一旦誤食,也可能成為“奪命珠”。

近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就接診了這樣一位誤吞15顆磁力珠的“熊孩子”。

所幸,在醫院普外、介入、消化、影像等多學科團隊的通力合作下,利用介入聯合內鏡成功取出患者體內早已串成“手鍊”的磁力珠。

“熊孩子”誤吞15顆“彩色糖果”,險些胃腸穿孔!寒假快到了,家長要小心…

這天,公利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陳志剛接診了一位外地慕名而來的小患者。家長介紹,兩天前,孩子不慎誤吞了15顆小磁珠,當地醫院曾嘗試利用胃鏡取出異物,但並未成功,心急如焚的家長趕緊帶孩子來到上海就醫。陳志剛發現孩子當時沒有明顯腹痛,當即為其複查了腹部平片和CT,並請影像科業務主任鄭海寧一同讀片。

“熊孩子”誤吞15顆“彩色糖果”,險些胃腸穿孔!寒假快到了,家長要小心…
“熊孩子”誤吞15顆“彩色糖果”,險些胃腸穿孔!寒假快到了,家長要小心…

鄭海寧仔細讀片後,發現異物已經進入孩子空腸上段。要知道,這一位置對於內鏡來説難以企及,這可怎麼辦?是保守等待患者自行排出,還是立即手術?

普外科主任李軍當下請來介入科主任陳石偉、技術總監喬德林、副主任醫師朱慶雲一同會診。過一番討論,專家們一致決定先採取介入治療,想辦法把異物往上拉到內鏡可及的胃或十二指腸內,接着在胃鏡直視下取出異物。

手術前,多學科團隊根據家屬提供的磁珠樣品,在體外反覆運用不同的器械模擬操作。手術當天,由介入“三人組”輪番上陣,在透視下,利用網籃,網兜、腸梗阻導管的氣囊等工具,小心翼翼地將異物一點一點往上挪。只見他們在克服胃腸蠕動的推力和異物的重力同時,更要克服小磁珠間的磁力,整個過程操作起來極其困難。

“熊孩子”誤吞15顆“彩色糖果”,險些胃腸穿孔!寒假快到了,家長要小心…

公利醫院介入團隊顧不得厚重鉛衣下早已汗濕的手術服,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努力,終於將磁珠移動到了十二指腸屈式韌帶處,當朱慶雲主任操作胃鏡到十二指腸水平部時,大家終於在鏡下看到了那些磁珠!

消化內科主任石益海及內鏡室護士長卜勤煜也聞訊趕來幫忙。磁珠光滑,相互吸成了一串“手鍊”,而十二指腸內操作空間小,異物鉗很難夾取。醫護團隊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在一遍遍的嘗試下,終於成功夾住並取出了第一顆小磁珠!緊接着,隨着第二顆小磁珠被取出,“手鍊”的排列發生了改變,成了扁圓狀,朱慶雲主任看準時機,一舉將剩餘的13顆磁珠一併取出!

“熊孩子”誤吞15顆“彩色糖果”,險些胃腸穿孔!寒假快到了,家長要小心…

“出來了,出來了!”在場所有醫護人員都不禁歡呼起來,焦急等候在導管室外的家屬也終於如釋重負,淚流滿面,不停地向醫護人員鞠躬致謝。

陳志剛介紹,多枚磁珠異物進入消化道後經胃腸蠕動作用分離,又會因相互間的磁性而吸引,重新吸引過程中會導致異物之間夾帶食管壁、胃壁或腸管壁,如果不能及時分離取出,將導致消化道穿孔。一旦內鏡下都無法取出,就只能通過外科手術取出異物了。他表示,像這種高位小腸切開取異物的手術風險較大,術後腸瘻等嚴重併發症的發生率較高,利用介入聯合內鏡取出異物,避免了外科手術,對患者來説是一個很大的福音。

專家提醒
“熊孩子”誤吞15顆“彩色糖果”,險些胃腸穿孔!寒假快到了,家長要小心…

寒假即將開始,“熊孩子”在家無人照看,千萬要注意誤吞異物的意外,特別是小件玩具、文具等,避免悲劇的發生。

孩子碰上這樣的情況,大部分都是玩具上的小零件,如果是光滑的小顆粒,大多沒問題,促進排便就能解出,如果誤吞尖鋭的物件,千萬別嘗試排便,應當儘快就醫。

文字:嚴靜雯 呂強

編輯:姜天瑤

* 轉載請註明來自浦東發佈官方微信

【來源:浦東發佈】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47 字。

轉載請註明: “熊孩子”誤吞15顆“彩色糖果”,險些胃腸穿孔!寒假快到了,家長要小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