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鬧情緒怎麼辦?這幾招輕鬆應對!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由於心智發展不足,一點事不順心就會“情緒爆發”,經常哭鬧、發脾氣、躺地上撒潑打滾、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
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就覺得孩子不聽話、給自己添麻煩,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用一些錯誤的方式去處理。
其實,當孩子鬧情緒的時候,正是進行“情緒教育”的好時機。會教育的父母,通常採用以下幾種方式來應對:
正是因為孩子年齡小,大腦尚未發育完善,無法做到成年人那樣理智、剋制,因此更加簡單直接,心裏有什麼不滿的就喜歡通過哭鬧、發脾氣來表現,這是正常的現象。
作為家長,首先應該理解孩子的這一特點,儘量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不因此而遷怒孩子。
當父母嘗試和孩子共情,告訴孩子我們感受到了他的生氣或難過,這個時候,孩子更容易平靜下來,理智地説出自己內心的想法。
因此,當孩子感到害怕、難過、生氣、委屈的時候,給他一個温暖的懷抱,讓他們的情緒可以安全、自然地流動。
等孩子平靜下來,詢問原因,或者引導孩子敍述事情、表達自己的感受,幫助孩子認識各種各樣的情緒。
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
喜歡一個小朋友,不經過別人同意就去抱抱他,親親他;別人把自己的玩具拿走了,就動手打人;不讓他看電視了,就在地上撒潑打滾······
比如,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走了,就動手打人,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別人搶走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氣,但是打人是不對的。”
“下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跟小朋友説,這是我的玩具,你搶走是不對的。”這是教會孩子正確表達情緒的方式。
還可以引導孩子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下次你可以跟小朋友説,我們輪流玩,是不是也可以呢?”
當孩子遇到難過的事情時,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哭會讓你好受一點,就大哭一場吧,我會一直陪着你。”
教孩子用合理的方式發泄自己的情緒,比如打枕頭、聽音樂、慢跑、練字等,儘量不影響到他人。
這些能力,是孩子高情商的體現,會讓他受益一生。
除了通過具體事例引導,家長還可以藉由繪本和故事,讓孩子有更多體會和思考的機會。
孩子對情緒的認知和良好的情緒管理能力,離不開父母正確的榜樣作用。
在家庭中,如果父母平時遇到問題總是沒有耐心,容易急躁,動不動就朝身邊人發泄不滿,亂髮脾氣,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不好的影響,難以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然而現實生活中,家長卻常常把孩子當做了“情緒容器”,把對教育的焦慮、生活的不滿,轉移到了孩子身上,非常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因此,想培養一個高情商的孩子,家長也要修煉好內心,遇到問題不急不躁,冷靜理智地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看到正確處理情緒的方式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