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會處理孩子的'情緒敏感期',這些後果要知曉

心理學者阿德勒認為,凡是心理問題,只分治好與加重兩種,如果醫生在治療中,無法根治心理疾病,看似減輕的背後,其實是在\'\'蓄力\'\',疾病潛伏的越深,最後爆發的結果越嚴重。

孩子的\'\'情緒敏感期\'\',看上去只是孩子因為不懂事鬧出的喜劇,其實從根本上來説,它也是一種心理學問題,如果父母處理不當,危害很有可能潛伏到未來幾十年之後。

第一、導致孩子變得自卑

在《育兒早教》中有一個很經典的案例,英國媽媽卡瑞,因為孩子總是喜歡將她工作使用的鉛筆放在椅子上,一怒之下打了孩子一頓,效果很好,孩子再也不敢亂碰媽媽的鉛筆。然而在之後的日子裏,她發現孩子變得少話而且膽小,不願意陪其他孩子玩,只願意跟家裏的狗狗待在一起。

這就是很典型的因為父母\'\'極端\'\'反對行為,導致的孩子性格自卑,如果不給予治療,很有可能伴隨一生。

家長不會處理孩子的'情緒敏感期',這些後果要知曉

第二、讓孩子變成一個\'\'虛偽\'\'的人

父母的不認可,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危機感\'\',他們渴望得到大人的認同,所以會強迫自己在很短時間內發生轉變,一切按照大人想看的方向轉變。

短期內,家長會得到一個\'\'乖巧\'\'的孩子,給予很高的評價,但是對孩子而言,這並非他們真正想做的。然而長時間的\'\'偽裝\'\',會讓孩子變成一個\'\'虛偽\'\'的人,他們擅長迎合別人,沒有自己的主觀情緒,這種無主見的人,未來很難有出息。

家長不會處理孩子的'情緒敏感期',這些後果要知曉

第三、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會產生\'\'間隙\'\'

孩子的\'\'情緒敏感期\'\'其實從5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了,很多家長認為,小孩子不懂事,也不記事,所以在平時生活中也不是很注意自己的行為。然而,潛意識的特性決定了,孩子記不得大人做過的事情,可是事情本身代表的含義,會在孩子心靈深處留下很深的刻痕。

生活中,一些孩子跟父母關係很好,一些孩子跟父母關係不好,一方面是因為平日裏生活,但是更多的,還是孩子心中潛意識對父母的\'\'標籤\'\'。

家長不會處理孩子的'情緒敏感期',這些後果要知曉

很喜歡的一句話:悲劇,從不是一蹴而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16 字。

轉載請註明: 家長不會處理孩子的'情緒敏感期',這些後果要知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