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疼愛是盡心盡力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呵護之中也希望孩子能夠孝順自己。俗話説“養兒防老”就是這樣的道理。哪有一個家長不希望孩子孝順呢?其實孩子的性格品質與家長的教育生活環境中受到的教育啓發有很大的關係。孩子會因為父母的行為而對自己產生影響,有時開始效仿或變本加厲。家長一定要做好對孩子的教育工作以免孩子受到糟糕的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可以觀察到孩子的行為是否具有“孝順潛質”。有的萌娃為爸爸媽媽操碎了心,看到一則視頻就記錄下了寶寶守護爸爸的場面,有被萌到。這一天爸爸喝多了躺在沙發上睡覺,不知不覺眼看着爸爸就要從沙發上滑下來了,孝順的兩歲兒子還穿着尿不濕呢使出吃奶的力氣將爸爸的腿往裏推。爸爸順利上岸之後寶寶又跑過去抱着爸爸的臉甜蜜的親了一下。這樣的場景看了之後直呼感動。很多網友也留下評論“爸爸醒來看到視頻應該會很感動吧。”“難為這個穿着尿不濕的小不點了。”“這孩子太懂事了,以後也是個孝順的孩子呢”。
這個視頻也讓很多爸爸媽媽深有感觸,孩子孝不孝順從哪裏看出來呢?
1:替家人分擔家務
很多人認為做家務是小事,孩子參與不參與都無所謂。其實做家務能鍛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這關係到孩子今後有沒有責任感,動手能力自理能力強不強。這些必要的能力會影響孩子今後的成長髮展。當孩子不做家務或家長從不要求孩子的時候孩子會形成懶惰的狀態,並且會不珍惜家長的勞動成果。孩子主動幫忙做家務會對家庭更有責任感,懂得父母的辛苦。
2:懂得分享
其實孩子在在這個時期是不懂得分享的意義以及分享有什麼必要性的。在他們心裏好吃的好玩的要給最喜歡的人分享。通過正確的家庭教育孩子會學會分享,形成分享的習慣,當孩子慢慢成長家長慢慢變老,孩子也會延續這樣的習慣。他們也會隨着年齡增長越來越成熟而懂得感恩父母。
3:獨立能力強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一根樹枝發展,孩子什麼也不用管只用好好讀書就可以了。家長包辦孩子的一切對孩子來説並不是輕鬆的好事。當孩子養成被人嬌慣的習慣之後,會習慣別人對她的付出,並且不具有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孩子能夠獨立地做一些事,自理能力強的孩子在吃了獨立的苦之後也會收穫更多能力,同時也會感謝家長的嚴格。
4:耐心對待家長的嘮叨
家長對孩子的叮囑隨着孩子的年紀增長會越來越多,在很多孩子眼中家長的細心叮嚀早已成為聒噪的嘮叨。有的孩子忍受不了父母的不眠不休表示抗拒。有的孩子則耐心聽話,及時回應家長的嘮叨。這樣的孩子內心懂得理解父母寬容父母。家長在這件事上也要理解孩子,不要反覆嘮叨一些無所謂的事情,當孩子耐心聽你説完的情況下,家長就應該清楚孩子遠比你想象的要愛你。
有時不是孩子不夠理解家長,而是家長不懂得正確的教育方式。讓孩子養成不好的行為習慣最終變成家長心中的“白眼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