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説過他
我打過他
我罵過他
可是,在説孩子的時候他們依舊不聽
家長拿孩子一點辦法也沒有。
相信這是每位家長的心聲,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出人頭地,因此,在孩子小時候,父母會對孩子採取正確的教育方式。
最開始的時候,孩子會聽話,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家長會發現孩子越來越任性,甚至有時還特別的過分,明明自己做錯卻依舊還特別任性認為自己是對的,這到底是是為什麼?
李玫瑾:剋制孩子的任性,要在6歲前説這句話
我國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給出過答案。
李玫瑾教授認為,之所以孩子會這樣,是因為你沒有在6歲之前,對孩子説不行。
6歲之前對孩子説“不行”,他最多是在地下打滾或者哭鬧,但如果你等到孩子12歲的時候你再去説“不行”,他卻可以轉身走出家門,會把一瓶“農藥”喝下去,甚至會用自己的生命去威脅父母。
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性格培育,必須要在6歲之前,越早越好,越晚等於是害了他。
6歲之前的孩子,反抗能力比較少,此時是父母建立行為模式最佳的時期,而在給孩子建立行為模式的過程裏,就可以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事情,什麼是錯的事情,而且孩子思想觀念也在同時形成。
如何給孩子建立正確的行為模式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大多數是用“模仿”進行成長的,許多事情都是通過模仿家長或者電視裏的人物而養成的行為習慣,因為,想要給孩子建立正確的行為模式,要做好以下3點。
1)以身作則,端正教育理念
孩子的説話方式,行為方式都是通過模仿家長還形成的。
孩子第一次開口叫“媽媽”,也是在父母反覆的引導下才成功的,因此想讓孩子有正確的行為模式,那麼家長就要從自身出發。
在一些細節上,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尤其是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如果經常對孩子説謊,那麼在孩子的潛意識裏會認為説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慢慢的就會養成説謊的性格。
除此之外,父母也要端正自己的教育理念,英國有句諺語説: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因此,當父母端正自己的教育理念時,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要學會對孩子説“不行”
上面李玫瑾老師就曾説道:不行,這個詞對孩子的成長來説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孩子6歲以前行為模式最佳的時期裏,父母好學會跟孩子説“不行”,不要凡事都去慣着孩子,一定讓孩子養成了錯誤的行為模式,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想改都來不及了。
3)陪伴孩子,教會他們做正確的事情
我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曾説過: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性格比較開朗,適應能力強,為了鍛鍊孩子便把孩子送去寄宿學校,這是不對的。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而瞭解的前提是尊重孩子,所以要多陪孩子孩子的身邊教會他們做正確的事情,並不是説給孩子送到它處,讓孩子自由成長。
孩子並不是真懂道理,只不過是按照父母高興的原則去做事
事實上孩子5歲前是不可能懂太多道理的,也不會按照道理去做事情,他們只會做父母認為是對的事情,因此,家長的高興,在孩子眼中就是做事的動力。
所以,按照李玫瑾老師所説的:一定要在孩子6歲前學會説“不行”,因為這是剋制孩子未來任性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