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的營養價值是社會公認的
一顆小小的雞蛋富含蛋白質及17種氨基酸、碳水化合物、鈣、鐵等成分,擁有最適合人體需求的氨基酸比例,尤其含有現代人缺乏的磷脂、膽鹼。
雞蛋的烹飪方法數不勝數
蒸、煮、煎、炒等都很適合
其中,有一種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吃法
那就是生吃
什麼生雞蛋拌飯
壽喜燒蘸雞蛋液
……
實在想不通
這都是些什麼神奇吃法啊
今天就和大夥
聊一聊雞蛋生吃這個話題
從安全性角度來考慮
不建議生吃雞蛋,存在食物中毒的風險
雞蛋有殼的保護,可以預防大部分的外部污染。雞蛋在沒有被清洗的情況下,可以預防微生物的侵襲。但是,這層保護並不是銅牆鐵壁,仔細觀察就能發現,蛋殼上存在很多小孔,是與外界進行呼吸的,這也使得外部的細菌和污染物有機會侵入到雞蛋內部。
雞蛋很容易被沙門氏菌感染,沙門氏菌是一種常見的致病菌,經常出現在肉類、蛋類、奶類等食物中,人吃了被沙門氏菌感染的食物之後,可能會出現腹部痙攣、腹瀉、發燒、食物中毒等症狀,最嚴重甚至會危及生命。
沙門氏菌最適繁殖温度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因此,低温儲存是一項重要預防措施。
但大家也不必過於擔心,沙門氏菌“怕熱”,100℃以上即可殺死。所以,只要對食物進行充分加熱,保證雞蛋的蛋白和蛋黃加熱至凝固的狀態就可以了。
從營養吸收方面來考慮
除了安全問題
我們來説大家最關心的營養問題
生雞蛋和熟雞蛋從本身的營養成分上來説
沒有特別大的變化
但是在人體吸收上存在差別
再有營養的食物
吃進去不能被人體吸收,也是沒有用的
對於雞蛋來説,不同的烹飪方式
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人體吸收率
煮蛋>嫩炸>炒蛋>開水衝>老炸>生吃
其中煮蛋的消化吸收率是100%
而生吃只有30-50%
可見那些聲稱吃生雞蛋更營養的説法
是毫無根據的
吃雞蛋最佳方式
既然知道了雞蛋最好熟着吃
那我們需要掌握的就是一個度
因為從營養角度
過度地加熱,反而會損失一定的營養
加熱時間過長的雞蛋
蛋白也會變得越來越硬
這是蛋白質的老化現象,也會影響營養吸收
所以最好的煮雞蛋方法是
▽
冷水下鍋,水要沒過雞蛋,沸騰後3-5分鐘撈出即可,如果煮的時間比較短,也可以在熱水中燜一會兒再撈出。這樣,煮熟的雞蛋鮮嫩有彈性、蛋黃剛好熟透,既保證了安全,又保存了營養。
吃雞蛋,好處多
整理了8個
吃雞蛋的注意事項
01
不要擔心吃太多雞蛋
但大家注意,這裏的前提是奶、肉、魚蝦都吃得足夠多。如果只是每天吃1個或多個雞蛋,並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風險。
當然,要是平時很少吃奶類、肉類和魚蝦等食物,或是特別喜歡吃雞蛋,又或者是正在健身,需要補充蛋白質,多吃幾個雞蛋也沒問題。
02
不要丟掉蛋黃
蛋黃是不折不扣的營養寶庫。雖然蛋黃中含有較多膽固醇,一個雞蛋黃膽固醇含量高達280多毫克,但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進食膽固醇多一些會導致高血脂或心臟病,《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16》已經取消了每天飲食對膽固醇的限量,所以沒必要擔心蛋黃。
03
不要在室温下存放雞蛋
夏天温度高的時候,雞蛋在室温下容易變質。建議把雞蛋放冰箱,這樣可以儲存一個多月時間。購買有包裝的雞蛋時記得看標籤,一週以內的雞蛋,相對來説品質更好。
04
不要用雞蛋補鐵
雞蛋黃中鐵含量堪稱豐富,但很難吸收。因為蛋黃中一種叫做「卵黃高磷蛋白」的物質抑制鐵吸收,蛋黃中鐵的吸收率只有3%左右。攝入紅肉、動物血等補鐵,會高效很多。
05
不要在乎蛋殼顏色
紅皮雞蛋白皮雞蛋,都是好蛋。雞蛋皮顏色是一種「卟啉」物質,與雞的品種有關,但二者營養價值沒差別。紅皮還是白皮,選個自己喜歡的顏色就好。
06
不要迷信土雞蛋
土雞是指散養的,主要以蟲子、蔬菜和野草為食物的雞。很多人都覺得「土雞蛋」應該比養雞場裏圈養的、吃飼料的「洋雞蛋」更好,但檢測數據並不支持這種推測。
相較而言,土雞蛋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膽固醇、鈣、鋅、銅、錳含量略多一些,而脂肪、維生素 A、維生素 B2、煙酸、硒等略少一些。總體來説,營養價值相差不大。
但由於雞吃食等因素,土雞蛋中可能含有一些風味物質,讓人覺得味道更好。
07
不要相信雞蛋和豆漿相剋
豆漿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會抑制蛋白質的消化,影響雞蛋的營養吸收。但只要豆漿充分煮開,這種物質就被破壞,不會影響蛋白質消化吸收。
所以放心,早餐喝豆漿時,請任意搭配白煮蛋、茶葉蛋、荷包蛋,完全不用擔心。但是,如果把生雞蛋打入熱豆漿中喝,就不算好習慣了,因為感染致病菌的風險會增加不少。
08
不要忽視雞蛋過敏
一項針對中國 3~12 歲兒童的研究表明:8.4% 的兒童有食物過敏,其中對雞蛋過敏的人數最多,佔所有過敏人羣的一半以上。
雞蛋過敏的人要注意看加工食品標籤,有時上面會提醒含有雞蛋或其他致敏食物。
雞蛋好吃
希望大家既能吃得美味
又能吃得健康
要不,明天早飯加個蛋?
【來源:襄陽食品藥品監管】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