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到秋天就咳嗽,灸療1個穴位就夠了!

由 酒書端 發佈於 健康

秋冬季節,空氣中水分缺乏,氣候的乾燥也會導致人體的乾燥,再加上早晚温差大,很容易引起秋咳。

秋咳大多為燥咳,主要是由於氣候特徵引起的。同時,也與人的體質和機體反應有關。

燥咳也有温燥與涼燥之分。

温燥咳嗽是燥而偏熱證候,常見症狀有乾咳無痰,或者有少量黏痰,甚至可見痰中帶血,兼有咽喉腫痛,皮膚和口鼻乾燥,口渴心煩,舌邊尖紅,苔薄黃而幹。初發病時,還可有發熱和輕微怕冷的感覺。

而涼燥咳嗽是燥而偏寒證候,病發時怕冷,發熱很輕,頭痛鼻塞,咽喉發癢或幹痛,咳嗽,咯痰不爽,口乾唇燥,舌苔薄白而幹。

辨證“潤燥”,才能精準“除燥”

温燥與涼燥應區別對待,否則越治越燥。

對於温燥,飲食養生側重甘涼濡潤、潤肺生津。

  • 温燥

四白露:

功效:潤肺健脾、清熱祛濕

食材:甜杏仁1小把(洗淨之後要用清水浸泡着)、雪梨半個(切成小塊狀)、鮮百合1個(掰開之後用清水浸泡着)、牛奶1盒、冰糖適量

製作方法:將浸泡好的杏仁、百合撈出來,跟雪梨一起放進攪拌機,攪拌成泥;然後用過濾網濾出殘渣,過濾出的汁加入牛奶、冰糖;接着開小火煮,一邊攪拌一邊加熱,等到煮開就可以關火。

沙蔘玉竹老鴨湯:

功效:滋陰清肺、養胃生津

食材:老鴨半隻、玉竹30克、沙蔘30克、生薑3片、鹽適量

製作方法:將老鴨去毛及內臟洗淨,沙蔘、玉竹洗淨;老鴨切成塊,用水浸泡去掉血水。鍋中加入適量冷水,放入鴨肉,大火燒開,撇去浮沫,再煮一會,撇去表面的油。把洗淨的沙蔘、玉竹、薑片放入,再加入一點料酒,再用小火煮一個半小時,出鍋前加鹽調味即可。

對於涼燥,養生側重温潤、補腎益肺。

金水相生,想要温潤涼燥,可從温腎水入手,

腎主水液,腎水得温,涼燥則去。

  • 涼燥

芝麻甜杏茶:

功效:潤肺止咳、補益肝腎

食材:黑芝麻250克、甜杏仁50克,白糖、蜂蜜各50克

製作方法:將黑芝麻炒熟研末,甜杏仁搗爛成泥,與白糖和勻後隔水蒸1-2小時,晾涼後即可。服用時加蜂蜜1-2匙,每次吃2匙,每日2次。

除了食療,也可以施灸於湧泉:温潤、補腎、益肺。

湧泉穴:“湧”為上湧之意思;腎屬水,該穴位為腎經第一個穴位,經氣在此如泉水一般上湧至全身各處,有滋腎水、潤燥之效。用灸條刺激此穴位,可起到温潤、補腎、益肺的作用。

秋季喉嚨乾燥癢痛吃什麼好?

1、荸薺

荸薺又叫馬蹄,有“地下雪梨”的美譽。荸薺性味甘寒,有清肺利咽、化濕祛痰等功效,對預防秋燥咳嗽、咽喉不適、口乾欲飲等症有一定效果。除了生吃外,也可煮、炒、燒、煨。

但荸薺不易消化,脾胃虛寒、消化功能較差者及兒童、老人不宜多吃。生吃前一定要去皮或洗淨。因為荸薺生長於水田,皮上會聚集有毒的生物排泄物和化學物質,還可能有寄生蟲。

2、生梨

梨子潤肺潤喉效果眾所皆知,梨膏糖的主要成分之一就是梨,有研究表明,梨提取物有鎮咳化痰效果。如果是感冒引起喉痛,吃梨還有補充水分的效果。秋季正是梨上市時,不妨適量吃點,預防喉痛。

梨既可生吃也可熟吃,飲汁或切片煮粥、煎湯服均可。梨、蜂蜜及水熬成的雪梨膏和冰糖梨水都是簡便易做的清咽利嗓飲品。

3、白蘿蔔

白蘿蔔有消炎效果,能緩解喉頭腫痛,白蘿蔔切片剁碎後,有益成分的釋出會增多,對止咳也有效果,建議煮水喝,剩下的蘿蔔也吃掉不要浪費。白蘿蔔水加入茶水後,消炎效果更佳,這是由於茶水中的多酚化合物也具有消炎解毒作用。

將生蘿蔔洗淨,搗爛取汁400克,與生薑汁50克拌勻,然後用白糖50克,水煎後頻飲。此食療對慢性喉炎有效。

4、蓮藕

立秋過後,鮮藕成為人們家宴的必備菜之一。中醫認為,生藕甘、寒、無毒;熟藕甘、温、亦無毒。藕是一種清熱解毒、健脾開胃的健康食材,吃鮮藕能清熱解煩,解渴止嘔。

藕可以用來榨汁和生吃,而燉湯、熬粥或涼拌都是不錯的熟食選擇,但是如有咽喉不適,油炸的藕盒不建議食用,油炸食物屬於熱性,幹而燥熱對咽喉的修復不利。

5、銀耳

銀耳味甘,性涼,具有排毒養顏、滋潤咽喉、潤肺祛燥、補脾開胃的效果,我們可用銀耳燉煮冰糖、銀耳煮蓮子等等,從而排出體內的火氣和毒素;另外,銀耳的膠原蛋白和果膠極其豐富,可和人體中的彈性蛋白相結合,起到潤膚養顏、美白肌膚、維持皮膚彈性的作用。

將白木耳洗淨泡脹,撕成條塊狀,先用開水燙過,再用涼開水漂洗,之後加醋拌吃,每日兩次,食量不限,2日後即可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