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説“孩子靜悄悄,一定在作妖”,最近山東煙台一位爸爸分享的視頻就生動形象的詮釋了這一觀念。
視頻裏一個小男孩藉助凳子正站在媽媽的梳妝枱前,悄摸摸的打開了一瓶媽媽的面霜,“毫不客氣”的挖了一坨在手上,準備往臉上塗。而一旁拍照的爸爸顯然還沒意識到危險,還饒有興致的拿着手機在拍攝視頻。
就在這時,媽媽尖叫着衝了過來,看到孩子手上的面霜先是有點不知所措,隨後立刻拿起寶寶放在梳妝枱上的面霜瓶子,沒收了寶寶的作案工具,視頻全程都充斥着媽媽的尖叫聲。
面對媽媽的反應寶寶似乎有點驚慌失措,轉身想把手上的面霜給爸爸擦,銷燬證據,爸爸看到後還在笑着和孩子開玩笑並且伸手想要接過面霜。媽媽看到後則立刻緊緊抓住了寶寶的手,並且小心翼翼的“回收”了寶寶手上的面霜。
事後孩子的爸爸表示:“事先不知道那個化妝品這麼貴,就看到孩子媽媽突然十分激動的跑過來,自己也已經受過教育了”。
網友看後紛紛表示:“好幾百塊就沒了”,“這一勺下去,你的老母親心在滴血”,“我從小就一直叮囑我娃,媽媽的梳妝枱不能碰,上面任何東西都不能碰。她真的從來不弄,記得牢牢的”。
看到這位媽媽的反應,不由的想感嘆一句“人間真實”,昂貴的化妝品被孩子和老公這麼霍霍,想必沒有哪個媽媽能笑着走出來。
愛美是每個人的天性,加上孩子天生喜歡模仿,從小在家看着媽媽每天化着美美的妝、穿漂亮衣服,孩子難免會模仿媽媽的行為。之前女明星戚薇就曾在節目上透露過,自己的女兒Lucky從小就十分“愛美”,自己的裙子、包包、化妝品女兒都十分喜歡。
現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可謂有求必應,尤其是女兒,恨不得當公主寵着。給孩子買漂亮的裙子,每天把孩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的,連帶着孩子也逐漸有了自己的審美,每天要自己挑選衣服,偷用媽媽的化妝品、學着媽媽化妝等等。
不過面對孩子的“愛美”,不少家長也有所顧慮:孩子年紀還小就愛臭美、愛打扮、愛化妝,過早地注重外在會不會影響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引導嗎?度又在哪裏?
愛美,人之天性
其實不論是孩子還是大人,對於美好事物的追求可以説是人類的天性,就像大街上碰到帥哥美女誰都會忍不住看幾眼。一味地抑制孩子的天性,不僅收效甚微還有可能適得其反。
3歲審美敏感期
孩子到了3歲以後,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變得“挑剔”了,衣服不是自己選的不穿,鞋子顏色不對不穿......明明大人覺得還可以,但是孩子死活不穿。
其實這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美的理解,3歲以後孩子進入審美敏感期,開始形成自己的審美,對周圍的事物也有了自己的標準和要求,這也是家長覺得孩子變挑剔的原因。但這其實是孩子對美的初步認識和需求,家長不必過度糾正。
性別敏感期的審美分化
孩子3-5歲時開始進入性別敏感期,女孩開始喜歡漂亮、女性化的物品,男孩則開始“標榜”自己是男子漢,喜歡藍色、黑色等“男生”顏色,排斥粉色、紅色。
這是孩子在通過物品來獲得外在對自己外表的鼓勵和認可,從而獲得“性別”的概念,“愛美”是自我發展的需求。
藉助孩子的“愛美”,培養審美能力
好的審美觀對孩子未來的個人魅力、氣質等等都有重大意義,與其壓制,家長不妨藉助孩子的“臭美”,來提升孩子的審美能力。
理解孩子的“臭美”
尊重孩子對衣服的顏色、圖案的挑剔,理解對生活用品的選擇,寬容孩子愛美的行為,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孩子開心何樂而不為呢?
引領孩子拓展美的領域
孩子雖然開始愛美,但是最初對真正的美領悟可能會有所偏差,這時候家長應該在一旁給予孩子及時的引導,引領孩子學會甄別什麼是真正的美,拓展美的領域。
家長可以藉助繪本、遊戲等,讓孩子知道美不單單指外表的美麗,還包括豐富的知識、聰明的腦袋、有趣的靈魂、善良的心靈等等。
最後,小編想説教育孩子、提高審美力都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達成的,更多需要的是家長持之以恆的付出,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各位家長加油!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想法嗎?歡迎留言評論,和我們一起交流哦。
免責聲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內容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人就職單位無任何關係。如果我的科普內容有誤,請留言告訴我,我非常願意核實並更正。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權,請聯繫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