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夏無病三分虛,立秋養生,看這一篇就夠了!最全的養生攻略送給您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健康

俗話説,“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意思是,如果立秋時間在上午,則天氣涼爽;立秋時間在下午以後,就還要熱上一陣,今年屬“早立秋”。

秋,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立秋節氣到底如何養生呢?

立秋養生八字訣

潤燥

炎熱的夏天,人體內細胞異常活躍,達到最高值。到了秋天,天氣變得涼爽,皮膚功能性收縮,以對抗外界涼氣。

但這時體內細胞依然活躍,但是散發的熱量不能像夏天一樣自如的散發到體外,所以容易產生秋燥,常見口乾舌燥、鼻澀咽痛、皮膚乾枯、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狀。

美食潤燥首選蓮藕

蓮藕的食用方法“生熟兩相宜”。

作為水果生吃,味道甘甜、清涼入肺。

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紅透明,軟糯清潤,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燉湯,健脾開胃、營養豐富,適合脾胃虛弱的人滋補養生。

養肺

中醫認為,肺部和秋季相應,然而秋天天氣乾燥,這樣就會有損肺部,秋季潤肺最好的辦法就是食療。

美食養肺首選杏仁

杏仁最好與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温熱時喝。或者和豬肺一起燉湯,也有滋養緩和之效。

百合也是不錯的選擇,它具有潤肺止咳、養陰消熱、清心安神的作用。也可以多吃些柑橘、甘蔗、蘿蔔、銀耳等潤肺清肺的食物,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

養身動作:點揉迎香穴

入秋後天氣會逐漸由暑濕轉為秋燥,而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

點揉迎香穴具有清熱散風,去燥潤肺,宣通鼻竅的作用。

【取穴】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約0.5寸、鼻唇溝中。

【手法】按摩前全身放鬆、舌尖抵上齶,將雙手中指指尖點於迎香穴,待有酸脹感後,再兩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順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發酸、發脹、發熱為度。

滋陰

秋天正是養陰補虛的好時節,但是秋補可不能亂補,只有瞭解自己的體質才好對症進補。

如果呼吸淺短,神倦懶言,動則汗出,食慾減少,則可能屬於氣虛體質。

美食滋陰首選蜂蜜

蜂蜜可以直接調入温水中飲用,也可以與鮮榨的果汁混合。

將雪梨挖去核,倒入蜂蜜封蓋蒸熟,能補肺陰不足。在涼拌西紅柿等涼菜中加入蜂蜜也很不錯;蜂蜜也可和時令水果相拌,味道鮮美。

用黃芪、黨蔘、西洋參沏水喝,或者和粥喝也是最簡單的方式。

如果面色蒼白,口唇淡白,夜熱盜汗,肌膚枯澀,就屬於血虛體質。可以用當歸、紅棗、何首烏做粥,或在燉雞湯、燉肉時也可以加點。

如果顴面潮紅,口燥咽乾,大便秘結,是陰虛體質的話,可以用麥冬、山藥、百合等熬粥。

調胃

立秋後很長一段時間,氣温還是較高的,空氣濕度也較大。再經過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虛弱。

調理脾胃應該側重於清熱、利濕、健脾,以使體內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脾虛的人常常食慾不振、肢體倦怠、面色萎黃,不妨適度吃點養胃的食物,如芡實、山藥等。

在選擇食物時,不宜過於寒涼,如西瓜、梨、黃瓜等,要少吃。

養身動作:揉捏四縫穴

四縫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屬穴。原本是用來治療小兒消化問題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縫”效果也較好。該穴對輕度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取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節橫紋中央點。

【手法】最好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顯著。

秋日“四大名補”

蓮子

蓮子有很好的滋補作用,秋天食用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腎、止瀉固精等功效。不僅有助緩解失眠等,對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來説,蓮子還可以通過補腎增強免疫力,達到潤肺的效果。

市場上的蓮子有紅蓮子和白蓮子之分,紅蓮子口感較硬,但補腎、補血效果更好;白蓮子口感香糯,健脾的功效更強。

芡實

又稱“雞頭米”,在南方較常見。其補腎效果強於山藥,祛濕效果優於紅小豆,鎮靜效果強過蓮子,可以説是一種被埋沒的補益佳品。

鮮芡實或幹芡實泡水後可直接嚼服,也可熬粥、煲湯或與蓮子、山藥、白扁豆等食物一同食用。

芡實搭配燕窩蒸食,有很好的美容效果,可使人們氣色更好。此外,把鮮芡實去皮後凍在冰箱裏,還可較長時間保存食用。

栗子

香甜味美的栗子,是秋冬非常受歡迎的零食,含有糖類、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豐富的營養成分。

中醫認為,栗子性味甘温,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等功效。栗子可生食、炒食、加水煮食等,需要注意的是,栗子不可多吃。

花生

花生是一種高蛋白的油料作物,自古享有“長生果”的美譽。

值得注意的是,花生紅衣(即花生皮)補氣止血的作用更強,因此,需要補氣的人可挑選紅衣更多的小粒花生。

日常起居三注意

早卧早起

立秋時節,秋高氣爽。如果晚上早一點睡,就可以聚斂陽氣,而陽氣則為我們立根之本。

秋季早睡,就能夠積聚我們身體內陽氣這樣我們才能夠有精氣神。而早起的話可以使肺氣得到舒展,防止收斂太多。

睡前用熱水泡腳,能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加速濕氣排出,緩解下肢水腫,還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

食品、衣物需防黴變

立秋之時降雨增加濕度大,天氣悶熱,食品、衣物很易發生黴變。如果氣温達到35℃以上,而相對濕度也會增加,這就很容易產生黴變。

食用黴變的食物後會發生胃腸疾病,如腹瀉、嘔吐、腸炎和痢疾等。

易黴變的食物有:麪包、蛋糕、熟肉、魚蝦、奶、雞蛋、桃、香蕉、甘蔗、大米、豆類等。

衣物、牀單、被褥發生黴變,同樣會導致皮膚過敏,可置於陽光充足的室外晾曬。

防傷風感冒

立秋後,晝夜的温差就漸漸的變大了,如果晚上還保持夏天的習慣,赤膊着身體,吹一整晚空調或者風扇,吃冰鎮西瓜、冰淇淋、冰飲等,很容易使得自己在晚上寒氣侵體,誘發感冒。

季節交替的時候身體是很容易生病的,是感冒的高發期,因此要注意保護身體,預防感冒。

建議:“足三里”是強身健體、養胃敗火的黃金穴。

【取穴】該穴位於外膝眼直下四橫指處。

【手法】最常用的按摩方式之一是,手握成拳,以食指第一指節的背面作為着力點,或者手自然展開,以拇指腹作為着力點,在選定的穴位上繞圈按揉。每個穴位按摩3~5分鐘。

秋季養生有“三防”

防暑

立秋時節,暑熱未盡,氣温不會很快下降,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早晚温差大,白天仍然炎熱;“秋老虎隨時虎視眈眈,天氣也逐漸由潮熱轉向乾熱。

因此,立秋後防暑降温要繼續,當心“秋老虎”,小心中暑。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房裏,以免因室內外温差過大引起“熱傷風”。

防秋燥

立秋之後,天氣漸漸的變得乾燥起來,人體容易出現津氣乾燥的症狀,如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上火等。

秋燥以預防為主,首先要多喝水,然後多吃蘿蔔、蓮藕、荸薺、梨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要少吃辛辣、油膩等食物,免得損耗體內津液,加重秋燥的症狀,讓人感覺難受。

防憂鬱

到了秋天,人容易變得傷感,古人就經常寫悲秋的詩句。秋季人容易憂鬱,往往和肺有很大的關係,秋季是肺易發疾病的時期,如果肺氣虛,身體就會對一些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因而容易產生悲傷的情緒。

因此,立秋後也要注意保持自己的心態,多運動,多交流,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讓心情愉悦起來。

來源:西安中醫腦病醫院

編輯:韓清芳 秦小健 任莉 君輝

審核:陝西省衞生健康委健康促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