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小孩也是同樣的道理,每一個孩子的成長和父母的教育有着莫大的關係,好的教育方式可以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把他變成更為優秀的人,而如果家中的父母,也總是幫他們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根本不需要他們動手,所以勤勞的父母都會養成一個懶惰的寶寶。清華大學校長在一次交流會中就談過,家長在這四個方面懶惰一點,孩子長大以後非常的有出息。
1、 懶得動手——培養小朋友獨立自主性
父母總喜歡給自己的小朋友擦屁股,不管是小朋友做錯了事還是小朋友有什麼問題,家長總是覺得自己對小朋友上心或者關愛自己的小朋友,就是對小朋友無微不至地"幫忙"。其實,有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自己獨立去完成,家長勤於幫孩子做事,甚至包辦,孩子就會有依賴和被動性,而責任心也無從培養。
2、懶得接送——讓小朋友自己去上學
因為很多小朋友都是由父母接送的,所以當早上起來的時候由父母"兜底",所以小朋友可以儘量多睡一點,反正到時候父母也會快馬加鞭送他上學。讓孩子獨自走路上學,既能鍛鍊他的身體,還能讓他養成不依賴他人的好習慣。但是,如果孩子去學校的路程較遠,路況較複雜,還是建議乘坐校車或者家長進行接送,一切的教育都要以保證孩子的安全為前提。
3、懶得嘮叨——讓小朋友自覺完成任務
家長的嘮叨對於小朋友來説也是一個道理,家長以為反覆地念叨小朋友就能讓他們記住自己的"苦口婆心",實際上無非是在起反作用。當家長對相同問題不斷重複時,就是一種反覆、單調的刺激,孩子慢慢就會關閉自己的耳朵,很多話就成為有聽無進、充耳不聞。所以與其嘮叨孩子不聽話,不如培養孩子的自覺性,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
4、懶得伴讀——讓小朋友自己開動腦筋
對於家長來説,小朋友的課業就像一座大山一樣,如果自己不出面幫忙搬山,就會覺得小朋友一直被這座大山給困住。學習是自己的事,遇到不會做的讓孩子自己開動腦筋,實在不會做了告訴他該到哪裏去查找資料。培養孩子做完作業自己主動檢查的好習慣,那麼孩子長大以後做事就要認真得多,即使遇到不會的問題,他們也會勤于思考,自己想辦法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