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打了媽媽後,立即向媽媽道歉,且煞有其事地“教育”自己的手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言:“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比如幼苗,培養得宜,方能發芽滋長。”由此看來,良好的家庭教育,能讓孩子“成材”,而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其性格、品行都會受到較大的影響,也往往比較容易誤入歧途。

女孩打了媽媽後,立即向媽媽道歉,且煞有其事地“教育”自己的手

前段時間,一位家長在微博上發佈了一則視頻。視頻中的小女孩剛剛因為一時無法剋制自己的情緒,便動手打了媽媽,媽媽被打之後,感到既氣憤又傷心,於是便一個人躲在卧室裏面“療傷”。

女孩打了媽媽後,立即向媽媽道歉,且煞有其事地“教育”自己的手

小女孩看見媽媽遲遲沒有出來,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而感到歉疚的,她便哭着跑進了媽媽的卧室,然後站在牀邊跟媽媽道歉。媽媽問:“你覺得我傷心不?”小女孩:“我也傷心(大哭)。”媽媽:“麻煩你跟你的手説一下,下次能不能不要打人?”小女孩便煞有其事地舉起手問:“下次能不能不要打人?”然後點點頭,向媽媽彙報:“它説它知道錯了。”

女孩打了媽媽後,立即向媽媽道歉,且煞有其事地“教育”自己的手

雖然説小女孩打人是有錯在先,在鑑於認錯態度良好,網友們在看完這則視頻之後,也紛紛就此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網友A:好乖呀,手都沒想到自己還有戲份呢。

網友B:媽媽的教育方式好棒,想知道這位媽媽是怎樣教育出這麼一個小可愛!

網友C:我小時候也這樣,當時和奶奶吵架,吵完後知道自己做的不對,最後還是跑到奶奶的懷裏跟她道歉。

女孩打了媽媽後,立即向媽媽道歉,且煞有其事地“教育”自己的手

其實,這位媽媽教育孩子並沒有什麼“秘訣”,但她有一點和其他家長做的不一樣,那就是她不會跟孩子講大道理,而是直接將其中利害剖析給孩子看,讓她自己領會,繼而明白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我們都知道,大多數孩子都比較“自我”,因此他們聽不進大人的規勸,在被家長教育過後依舊是“我行我素”,讓家長們覺得十分無奈。

女孩打了媽媽後,立即向媽媽道歉,且煞有其事地“教育”自己的手

那麼,最好的教育方式,應該是怎樣的呢?

1、 不講大道理

此前小S在錄製綜藝的時候,為了阻止女兒買大牌衣服,在電話的另一頭開啓了“瘋狂教育模式”,一會兒説小孩子長身體,沒必要穿那麼貴的衣服,一會兒又數落女兒不懂節儉,女兒面對連珠炮彈式的指責,一時間啞口無言,雖然小S最終説服了女兒,但想必女兒的內心是不忿的。

女孩打了媽媽後,立即向媽媽道歉,且煞有其事地“教育”自己的手

而真正平等的溝通交流,顯然不是小S這種“空講大道理”的教育模式,所以,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語氣温和一些,嘗試平等交流,而不是咄咄逼人。

2、從對方的角度説話

家長們總是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試想一下,如果雙方角色互換,家長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煩惱、矛盾會不會迎刃而解?

女孩打了媽媽後,立即向媽媽道歉,且煞有其事地“教育”自己的手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因為在這個時候,孩子會覺得自己是被理解的,這也就是我們所説的“共情能力”。

教育孩子,攻心為上。只有家長給足孩子“面子”,他才會改變自己的“裏子”,站在同樣的高度和孩子交流,他才能夠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亦能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和尊重。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02 字。

轉載請註明: 女孩打了媽媽後,立即向媽媽道歉,且煞有其事地“教育”自己的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