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事.無小事!事事需謹慎,
教育事無小事,事事皆育人!
育兒是一門“藝術”需要父母長期的學習,終身的修煉.
沒有什麼最好的教育,
只有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
我們注重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小編,我們會及時刪除。
——— ——— · Start · ——— ———
近年來,因為“帶孩子”問題導致婆媳關係惡化的案例越來越多。無論是鄉村還是城鎮,關於“婆婆該不該幫忙帶孩子”的討論從來沒有休止。從法律的角度來説,婆婆沒有幫忙帶孩子的義務。但是,家不只是講“法”的地方,更是講“情”的地方。所以,從社會習俗、家庭互助的角度來説,婆婆幫忙帶孩子也是人之常情。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婆婆不願意幫忙?如何解決因為“帶孩子”問題,導致的婆媳矛盾以及家庭矛盾?看看聰明的兒媳如何化解矛盾,讓婆婆主動幫忙帶孩子,還能讓家庭更和睦!
家裏有小孩子出生,無疑是件大喜事。可是,寶媽休完產假之後“誰來帶孩子”的問題讓剛剛為人父母的小夫妻犯了難。對於大部分的85後、90後爸媽來説,當然都想自己親自帶孩子,可現在的年輕人身上揹負的擔子都很重:有的有房貸,有的有車貸,而且小孩子出生後的日常花銷也是一筆不曉得開支。再加上現在社會工作壓力很大,年輕的小夫妻也正是該在工作上拼搏的黃金時間。因此,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向父母求助。因為中國傳統習俗的關係,首先“被求助”的人通常是男方的母親,也就是新寶媽的婆婆,孩子的奶奶。
生孩子對整個家庭來説是個頭等大事,一方面這是兩個家庭血脈的延續,另一個方面家庭角色的轉變對每個家庭成員來説也是一次挑戰。很多婆媳矛盾,就在此刻悄然發生起了變化。在網上經常看到這樣的帖子:寶媽們抱怨“我婆婆都不幫我帶孩子!”然後一羣人義憤填膺的數落自己的婆婆。因為婆婆不幫忙帶孩子而成了生死冤家,整日陷在憤怒怨恨中無法自拔,婆媳關係箭弩拔張,把媳婦的老公婆婆的兒子夾在中間,左右為難。一家人因此過得水深火熱,真是一言難盡!
一個家庭組成後有一個關鍵點,就是生完寶寶的前三年,關係到婆媳乃至整個家庭的和諧。無論是鄉村還是城鎮,關於婆婆該不該幫忙帶孩子的討論從來沒有休止。而近年來,因為帶孩子問題而婆媳關係矛盾惡化,導致跳樓輕生的案例越來越多。那麼,在當今的社會狀態下,婆婆究竟有沒有義務幫忙帶孩子呢?
對於婆婆要不要幫忙帶孩子的問題上,從法律的角度來説,婆婆是沒有這個義務的,所以,婆婆“有權利拒絕”幫忙帶孩子。但是,家不只是講“法”的地方,更是講“情”的地方。一家人就應該相互幫助。若不是現在年輕人的生活壓力比較大,兒媳恐怕也未必願意“求”到婆婆跟前。如果老人願意在自己有能力的時候,拉孩子一把,那麼孩子的壓力真的會小一點,生活真的會輕鬆一點。孩子們的日子過的有聲有色,不正是老人們的心願嗎?
當然,父母才是孩子的法定監護人,小夫妻倆(不是寶媽一個人)才是養育孩子(包括帶孩子)的主要責任人。婆婆願意幫忙,那是老人顧念親情,體諒小夫妻倆的難處,年輕人不能把這當成了理所當然,要懂得感恩。
可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婆婆拒絕了兒媳讓幫忙帶孩子的請求。是現在的婆婆都太無情了嗎?當然不是!婆婆也們有自己的“苦衷”。婆婆不願意幫忙帶孩子,總結起來,主要有4個原因,這些理由都很現實,也很無奈。
1、育兒觀念不同,導致婆媳關係惡化,矛盾不斷!
很多媽媽都有類似的經歷,生娃之前與婆婆相安無事,可自從生了娃以後,因為育兒觀念的不同,矛盾就出現了,家裏的關係堪稱“火星四濺”。
當媽的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恨不得自己能24小時守護孩子。而老人以“自己就是這樣把娃帶大”的“經驗”自居,總喜歡用一些傳統的育兒方法來應對現在的寶寶,然而這種觀念是非常不可取的!雖然老人也是好心,但是用老一輩的育兒觀念免不了好心辦壞事。 於是,婆媳兩個經常會因為孩子的問題爭得面紅耳赤,雙方都不相讓。本意都是對孩子好, 最後卻變成婆媳的戰爭。
2、老一輩習慣了“放養”,偶有疏漏,就遭抱怨,出力不討好。
老一輩人養孩子多半屬於放養,只要讓孩子餓不着凍不着,就算盡職盡責,至於孩子長成什麼樣,只能聽天由命。
隨着社會發展,養育孩子的物質條件與社會環境和從前大不相同,絕大多數人家已經解決了温飽問題。與此同時,在之前的獨生子女政策的客觀影響下,孩子變得稀罕起來,現在無論城鄉,家長都會把孩子當成手心裏的寶。可是,帶孩子哪裏有百分百保險的事情?小孩子一般都比較好動、調皮,難免有疏漏的地方。很多在老人眼裏“很正常”的事情,到了寶媽眼裏,就成了天大的“過錯”,就有可能忍不住抱怨老人“不盡心”。這時候,老人就會覺得自己辛苦付出,兒媳不知感恩,覺得寒心。
3、老人被“疏忽”了,怕“老無所依”,想趁着還有能力,攢點“養老錢”。
我國自1999年步入人口年齡結構老齡化階段以來,養老問題就越來越凸顯。在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下,獨生子女們組成的家庭要同時面對4個老人,再加上現在的年輕人生活壓力也非常大,特別是剛成立小家庭的年輕人,往往是自顧不暇,很容易疏忽了老人。這時候就會讓許多老人覺得“養兒防老”不靠譜,甚至“老無所依”,還是趁着自己還能動得了,攢點“養老錢”,才能“手中有錢,心中不慌”。
4、老人操勞了大半輩子了,已經很累了,想要“休息”一下,過自己的生活。
中國的父母,總有操不完的心,真的很辛苦。好不容易等到孩子長大了,成家了,自己也老了,就想好好休息一下。可是,這時候又要幫忙帶孫子,又要重複一遍過去的那種生活,真的很不樂意。更何況他們可能不止一個孩子,現在二胎政策放開了,幫了老大家,就不能不幫老二家,帶了大寶還得帶小寶,一圈帶下來,恐怕沒有十幾年別想“退休”,這對年事漸高,精力不那麼充沛的老人,真的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
前面我們已經説過了,從法律的角度來説,婆婆是沒有義務幫忙帶孩子,所以,千萬不要覺得婆婆帶孩子是天經地義的。特別是有的有人説,兒媳婦也沒有給婆婆養老的義務。所以,婆婆不幫我帶孩子,那麼,老了也別來指望我養她老。這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雖然兒媳沒有給婆婆養老的義務,可是她的兒子(兒媳的丈夫)有啊!兒媳如果非要用“法律”説事,只會讓丈夫為難,製造家庭矛盾,破壞夫妻感情,得不償失。
家不只是講“法”的地方,更是講“情”的地方。常言道“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大部分婆婆並不是因為“無情”,不肯幫忙帶孩子。那麼,兒媳們何不在“情”字上想想辦法呢?
首先向老人表明態度,兒子兒媳也知道老人辛苦了大半輩子了,很不容易,現在應該好好享受晚年生活。
接着向老人説明面臨的實際困難。兒子兒媳剛剛成立小家,現在社會工作壓力很大,家裏經濟還不太穩固,拋開別的不説,就光家裏的日常開支,添了孩子之後都增加了不少,兒子和兒媳都面臨着很大的生活壓力。如果婆婆不能幫忙帶孩子,寶媽就只能辭職在家,兒子就要一人工作養全家人,那會透不過氣的。如果再悲劇點的兒子突然哪天失業或發生別的事情,沒有了經濟來源,將會對家庭造成恐慌貧瘠的生活。既然是“一家人”了,自然“不説兩家話”。哪個當媽的不心疼兒子?婆婆又怎會不體諒小輩的難處呢?
最後再來解決婆婆的“後顧之憂”。婆婆辛苦的幫忙帶孩子,作為兒子兒媳,平時也會好好孝順,常回家看看。人都是相互的,你來我往的增進家人的感情。説清楚了利害關係,大部分婆婆都會“動情”的。
小美和老公都在城裏買房工作,生了孩子後,為了減輕老公的經濟壓力,小美選擇繼續工作,由婆婆幫忙帶孩子。婆婆很樂意幫忙帶孩子,小美心裏也很感謝婆婆,每天下班回來後,都讓婆婆去休息,自己帶孩子做飯。平時也會給婆婆買點小禮物,表示感謝,婆媳關係相處得十分融洽。其實,小美正是通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分成3步,讓婆婆主動提出給幫忙帶孩子的。
第一步:和老公分析了自己辭職在家帶孩子之後,家裏將面臨的經濟壓力,讓老公去和婆婆提。畢竟,母子之間溝通起來要比婆媳之間方便的多。兒子和母親打“感情牌”,也要比媳婦有用的多。
第二步:做好分工,並向婆婆表明自己的育兒態度。上班時間把孩子交給婆婆帶,下班之後自己帶,週末或者節假日,夫妻倆一起帶。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哪些底線不能突破,哪些問題可以商量,遇到問題相互溝通。
第三步:用實際行動表明自己對婆婆的感激之情。婆婆放棄了安逸的老年生活,甚至是離鄉背井來幫忙帶孩子,這是一種情分,而不是本分。對於婆婆的奉獻和犧牲,媳婦應當心存感激,和婆婆一起分擔帶娃、做家務的責任,適當地向婆婆表表孝心。人與人相處,必然會產生矛盾,更何況是婆媳關係這樣的千古難題。但是,婆媳之間,只有相互感恩、相互幫助,才會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多想到對方的好,放下心中的怨氣,努力去調節、去磨合。長輩和小輩能相互瞭解,相互扶持,哪個婆婆不願意含飴弄孫呢?
最後説一句:女人們要記住,無論婆婆會不會幫你帶孩子,日子都是你自己的。你的日子試過的風生水起還是一敗塗地,都取決於你自己的選擇!
——— ——— · END · ——— ———
一個人無論成績好壞與否,品行是關鍵!
道德可以彌補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卻難以掩蓋道德的缺陷。
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與他的家教有關。
老師只是傳道受業解惑者,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
父母的言傳身教永遠大於老師45分鐘的課堂教育。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
育兒事.無小事!事事需謹慎,
教育事無小事,事事皆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