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到,不少市民仿照古人傳統做法,在家裏懸掛香囊,或是把香囊系在身上,以起到驅蚊蟲的效果。香囊裏面有什麼材料?真能有驅蚊蟲的效果嗎?記者就此請教了武漢市中醫醫院綜合藥學部主任藥師徐惠芳。
我國製作和佩戴香囊的歷史已有幾千年,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端午節戴香囊也是傳統習俗,主要是驅“五毒”的用意,用來防蟲防病。
傳統香囊裏裝的主要是芳香的中草藥,具有芳香化濁、醒腦開竅、避瘟除穢的功效。常見的成分包括硃砂、雄黃、香藥等。
隨着時代的變遷和發展,人們衞生保健意識不斷增強,香囊的使用範圍不斷拓展,不同人可以選用不同藥物的香囊“內芯”,追求不同的功效。比如:選用蒼朮、藁本、丁香、白芷等有燥濕散寒作用的中藥,能預防感冒;選用藿香、佩蘭、艾葉、紫蘇葉等有芳香化濕作用的中藥,能驅蚊防蟲。
做香囊常用的藥物,大多含有大量的揮發性芳香油,在現代醫學研究中也證明,這些揮發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當佩戴香囊後,香囊會散發出香氣,在人體周圍形成較高濃度的、有中藥香味的小環境,這是蚊蟲不喜歡的味道,所以能達到一定的驅蚊效果。
有人曾做過實驗,統計結果表明:佩戴香囊後的前7天,驅蚊效果非常顯著。這也提示我們:只有在保持氣味濃度的前提下,香囊才能持續發揮驅蚊作用,因此如果香味淡了,就要及時更換香囊裏的藥物。
記者王春嵐 通訊員張姝 薄雲娜
來源: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