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裏的皇上公主。正如之前網上流傳的一句話:“誰還不是個小寶貝”。
雖然有點調侃的意思在,但是也能説明現在很多的孩子都是從嬌生慣養中長大,在溺愛中長大,父母以為給的是愛,而其實是一種傷害。
這種愛只會讓孩子成為巨嬰,永遠長不大不説,而且還落得一身的壞毛病。而如果孩子在小時候就有以下3大表現的時候,家長們要注意了,説明孩子可能已經被慣壞了,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及時糾正。
因為3-6歲是孩子性格和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形成了壞習慣,後面就很難糾正。畢竟大家都知道改變一個壞習慣比形成一個新習慣要難的多。
3大表現,説明孩子已經被慣壞了,超過6歲就真的很難糾正了
1. 動不動就發脾氣,摔東西
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個人並不是只有青少年才有叛逆期,其實一個孩子的成長,要經歷3次叛逆期,而不同的叛逆期表現又不盡相同。
孩子最早的叛逆期是在2歲以後,此時的孩子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自我意識,並且著名心理學家讓·皮亞傑指出:此時的孩子處於只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
此時的孩子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動不動就哭鬧,發脾氣,甚至嚴重的還伴隨着摔東西。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孩子有自己的情緒父母應該理解,但是如果孩子一發脾氣就摔東西。
父母絕對不可放任孩子這樣下去,應該及時幫助孩子糾正,為孩子樹立規矩,讓孩子擁有正確的是非觀,知道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
2. 目無尊長,一言不合就打罵長輩
之前網上流傳着一個視頻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只見視頻中一家三口,爸爸媽媽帶着女兒來到了商場。
在一家兒童玩具店門口,孩子想要買玩具,但是此時媽媽看着價格實在太貴,就安慰着孩子,可孩子非但不聽,反而對着媽媽拳打腳踢,不停的踢媽媽。
此時爸爸看到,就準備伸手去教訓孩子,誰知媽媽一把攔下,並説道:孩子現在還小,等長大了就好了,再説了她打兩下又不疼。爸爸只好無奈的搖了搖頭,一個人走開了。
其中有一個高贊網友評論是這樣的:如此的愛不是母愛,而是溺愛,是對孩子成長的毒害。
確實,很多家長總以為孩子還小,長大了就會變好,殊不知,孩子並不是因為長大而瞬間變好,而是因為家長正確的教育才能逐漸變好。
因此孩子如果出現目無尊長,一言不合就打長輩的情況時,家長不可掉以輕心,應該及時的糾正孩子的行為。
3. 毫無自理能力,獨立性極差
目前很多的小孩都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家長們往往將一切都為孩子安排妥當,只要孩子能夠好好學習,考出好成績即可。
“神童”魏永康就是因為沒有自理能力,獨立性差,雖然學習能力非凡,但最終依然淪落為平庸的道路。
他13歲成為一名大學生,之後又進入了中科大的物理研究所。但是在進入中科大兩年之後,他被勸退了,原因是因為他不會自理。一個20歲的人不知冷熱,不會和其他人交流。
就因為生活不能獨立,離不開母親的懷抱,不會人際溝通,讓本該有輝煌人生的他走上了平庸的道路,這不禁讓人惋惜。
因此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擁有獨立意識,因為孩子終究要脱離你的懷抱,你不可照顧孩子一輩子,更不能照顧孩子一輩子。
都説“人才”,只有先成為一個健全的“人”,才有成“才”的可能,這個循序不會錯,也不能錯。
而在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時,父母過多的説教可能不僅效果甚微,反而會讓孩子感到反感,此時家長在那個就可以利用繪本這個工具。
因為6歲以前的孩子對文字的理解並不敏感,並且文字枯燥,可能會打擊孩子閲讀的積極性,此時圖畫就成為了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這不僅能培養孩子閲讀習慣,而且還能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的知識,糾正孩子的行為。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着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李玫瑾曾經説過:自己寧願孩子不上名牌大學,也要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
而且3-6歲正處於孩子的情緒和性格的養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向大家推薦這款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一套共10冊,內容風趣,道理深入簡出,是一套專門為0-6歲小朋友編輯的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
整套圖書涵蓋了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包括孩子膽小、自卑、沒有主見、逃避問題、害怕失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