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這三種行為是不孝順的信號,父母要及時糾正,否則將來別埋怨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健康

十歲之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心智發育的重要階段,孩子的可塑性極高,而這是時期的孩子都非常依賴父母,也比較順從父母的管教,因此,這個階段被稱為家庭教育的 “黃金十年”。

這是培養孩子的習慣的最佳時期,當然也是最容易養成不良習慣的時候,孩子是變得開朗陽光、懂事聽話,還是變得自私自利、拖延磨蹭,往往與這個時期的習慣養成教育,有着非常大的關係。

有很多家長會比較忙,沒有注意孩子的變化,孩子的一些不良的行為,逐漸慢慢地變成了習慣,當父母發現的時候,習慣就很難糾正過來,這可能對孩子產生一生的重大影響,因此,孩子的一些錯誤的行為,家長要及時去糾正,不然逐漸形成習慣就很難再改變了。

1、用發脾氣、哭鬧的方式去要挾父母。

有的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就開始和父母講條件:

“媽媽,我要是拿到小紅花,你獎勵我一輛小汽車吧!”

“媽媽,我拿到獎狀,我們去遊樂場玩吧!”

其實這種講條件還好,孩子起碼知道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換取更多想要的東西。但是有的孩子,卻總是通過發脾氣,撒潑打滾的哭鬧,以此來要挾家長,達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經常用發脾氣哭鬧這種方式來要挾家長,基本都是家長比較縱容的結果,孩子發現用這個方式有用,就會經常拿出來用用,這對於孩子的情緒管理、性格養成都非常不好,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不要一味地縱容,無休止的滿足孩子的要求。面對孩子正常合理的需求,父母要選擇性滿足,但是超出規則或者底線的要求,應當堅決拒絕,並且用恰當的方法,讓孩子明白家長的底線,那以後就不會再發生類似情況了。

2、 不懂得尊重長輩。

如今很多年輕的父母都忙於工作,平時沒時間陪伴孩子,大多數孩子都是家裏的老人在帶,正所謂隔輩親,老人總是對孩子百依百順,犯了錯也不捨得管教,把孩子寵的無法無天的,這樣就很容易養成孩子目中無人,不尊重長輩的壞習慣。

常去接孩子的家長,應該經常能看到類似的場景:孩子指着自己的爺爺或奶奶責罵“都怪你,沒有把水杯放在書包裏,今天被老師批評,老糊塗!”,而爺爺奶奶依舊笑呵呵説着“都怪爺爺奶奶,讓我們小寶貝捱罵了,回去給你買好吃的”。

愛孩子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沒有底線地去驕縱,連最起碼的禮儀禮貌都不教會孩子,這真的是在坑孩子,如果孩子有了這種壞習慣,家長一定要重視,小的時候不教育孩子的行為,等孩子成年了就會用行為教育你。

3、沉迷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

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各種電子產品隨手可及,抱着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玩,也成了很多家長的習慣,有的家長忙的時候,甚至會給孩子拿個手機或平板玩,以免打擾自己,孩子從小很容易就接觸這些東西,新鮮的畫面、遊戲等不停地吸引孩子,讓孩子早早就沉迷其中,不僅影響視力,還影響到孩子學習以及心智的發育。

如果孩子沉迷電子產品,家長一定要注意,需要儘早去糾正這個行為,但是單純只是限制使用的方法,這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容易導致孩子的叛逆心理。可以設定規矩,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合理有效的安排玩手機的時間,養成孩子自主管理的好習慣,才是最有效的辦法。

孩子願意玩手機,最初也是因為沒有什麼吸引他的事,父母平時要多陪伴孩子,和孩子多溝通,有時間帶孩子多去參加户外的活動,這樣既可以讓孩子開闊了視野,也能很好地轉移注意力,讓孩子對手機的沉迷程度逐漸降低,父母的高質量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可以解決很多孩子的成長期問題。

從小養成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孩子有了好的生活習慣,身體更健康,自律性、目標感更強,將來成就也會更高。孩子的成長無小事,一旦家長髮現孩子身上有不良行為,要及早去糾正,引導他養成好的習慣,這樣將來才會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