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一生的文學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語言看似平淡樸素,但卻具有一種超越了華麗雕飾的天然之美。談及對她影響最大的人,楊絳回答説:“是我的父親。”
(一)反對棍棒教育
那時的中國,大部分父母或者忽略孩子們的成長教育,或者是一味地縱容孩子,或者非打即罵,通過帶有疼痛的身體教育警示孩子。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摒棄了這種傳統的舊式教育理念,對子女的培養,採用了一種更為寬鬆的民主、自由的理念。
在家族中,根據男女性別差異,而因材施教,施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對女兒楊絳的培養中,他反對棍棒教育,而是憑藉言傳身教,給予她榜樣的力量。
在楊蔭杭法律事務最忙的時候,他會喊來自己的女兒幫忙謄寫法律文稿。楊絳起初並不熟練,總是有些錯別字,塗塗抹抹,整個紙張看起來凌亂不堪。
楊絳看着寫好的文稿,非常害怕,交給父親,以為是一頓責打。她交給父親後,頭也不回跑了出去,躲在門後觀察父親的表情。
父親果然非常生氣,整張臉漲得通紅,眉毛緊緊地皺成一團,手也在顫抖着。忽然聽得一聲“你過來。”楊絳非常不情願走到父親面前,等待責罵。
父親沒有打她,只是告誡她,做事需要認真寫。於是,父親工工整整再謄寫一遍,楊絳在父親身邊看着,當時父親已經中風,字有些顫抖,但還是很端正。
楊絳看着體力不支的父親,似乎一瞬間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二)和父親一起讀書的時光
父親是很喜愛讀詩歌的,在所有的詩集中,他更喜歡讀杜甫的詩歌。一本詩集總是在手邊一讀再讀,從不厭倦。
在楊絳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跟在父親的身後,搖頭換腦的讀古詩。有一次,父親告訴楊絳説,就連我們的親戚也學作詩。這則消息令她很吃驚,在他們眼裏,那位親戚的文化程度並不高。
在父親的陪伴下,楊絳也逐漸喜歡上了中國古典詩歌。
父親會時常跟楊絳講起音韻學的知識,那時女兒並不是很理解,時常一臉疑問。父親只是笑着,在等一些時候你就會明白,順其自然。
父親發現音韻學知識和合口呼的發音方式並不能吸引到女兒,楊絳似乎更加喜歡詞章學的內容,父親也更願意講一些女兒喜歡的東西。
每天夜晚,在楊絳睡覺前,父親總會在她的牀邊為她讀一些詩歌。那些起起伏伏的音節,華麗鋪陳的辭藻,那些奇特壯麗的想象,總是讓楊絳睡得很踏實。
那些長期詩歌的滋養,為後來楊絳的求學之路上,減輕了很多負擔,加深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想象,也是她成為一代才女的基石。
(三)適合自己的,才是對的
當年的學生,是非常看重出國留學的。留過學的在學歷,被渡上了一層金燦燦的光芒。親朋好友們也爭相把自家孩子送出國,一時間,留學成為了潮流。
在大學裏任教的老師,也都是留過學的,很多學生在大學結束的時候就選擇了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大學老師通知楊絳,她成績優異,如果她留學,學校可以幫忙申請獎學金,從而減免一大筆費用,讓楊絳回家和父母商量一下。
楊絳是有些迷茫的,去國外幹什麼呢?是否國外的一切都優於國內?當她去請教父親的時候,父親沒有替她做決定,告訴她對或者不對,只是讓她自己想清楚。
楊絳説,與其國外讀政治學,我更想要留在國內去清華大學讀文學。父親問她會後悔麼?當她的朋友們都遠涉重洋,見更多風景,而她要留下來麼?
她點點頭,説想好了。父親也讚許點點頭。決定本身並沒有對錯之分,內心所想要的、所向往才是最好的選擇。
父親注重培養楊絳的獨立精神,並不事事幹預女兒的選擇。在女兒迷茫不知所措的時候,父親往往選擇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做好榜樣作用。
言傳身教的影響,不是在一朝一夕的,而是更加深層次的潛移默化,效仿大自然的潤物無聲。這種教育方式,對於今天的父母,依舊具有一定的啓迪意義。
如何和孩子相處,如何教育出一位出類拔萃的孩子。楊蔭杭言傳身教的教育方法,放在楊絳身上很有效。
愛護孩子,不應該僅僅是物質的豐富,還應該注重精神的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