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生,姥姥養,爺爺奶奶盡觀賞。”
執筆:毛寧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隨着現在二胎政策的全面開放,越來越多的家庭步入了“老人帶娃”的境地,根據我國衞生健康委員會曾經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將近1800萬的隨遷老人,其中43%是專程來照顧子女後代的,而不同於以往的是,現在“姥姥帶娃”成為了主力軍。
案例
樓下鄰居家的李阿姨就是“姥姥帶娃”大軍中的一員,前幾年因為親家身體不好,李阿姨心疼女兒,答應了她的請求過來幫忙帶娃,平時就在女兒女婿家帶娃和收拾家務,而孩子爺爺奶奶只有節假日才會過來看看,平時都在滿世界玩。
平時雖然又累又累,但是聽到孩子開口叫“姥姥”的那一聲,就什麼都值得了,但這天李阿姨在家裏煲湯,孩子調皮燙到了,李阿姨看水泡不大,就抹了點燙傷膏了事,也忘了和女兒女婿説,沒想到等到她倆下班回來之後,娃的傷口化膿了還開始發燒。
女婿一下就急了,對着李阿姨就是一通罵:“你怎麼帶娃的?我媽帶就不會這麼不上心!”説完還揚手想要打李阿姨,完全沒把她當成是岳母,這也讓李阿姨寒了心,連夜就收拾東西回老家了。
回去之後,很多老姐妹問李阿姨是怎麼回事,她也只一邊抹淚一邊説:“以後就算再閒,都不要去幫女兒帶娃!”
為什麼多數的“姥姥帶娃”都後悔了?
1、更容易被女兒埋怨
我們常説老人帶娃和年輕人帶娃有代溝,實際上最根本的分歧是老人帶娃靠的是經驗,年輕人帶娃靠知識,兩代人所處的背景和知識不一樣,這種氛圍很難改變。
而女兒和媽媽之間,由於相處時間長,比較瞭解彼此的性格,但往往越親的人越容易“口不擇言”,女兒心疼自己的孩子,在情急之下很容易埋怨母親。雖然母親能夠包容子女,但長時間的委屈積壓,人總會產生創傷的。
2、反而影響親情
今年這個特殊時期,很多人都説“再不開學就要被斷絕母子關係了。”可見“距離產生美”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長時間和子女生活在一起,育兒和生活上的摩擦很容易導致彼此親情受到衝擊。
而姥姥帶娃自然是求好,以免女婿説自己有問題,這就難免對外孫要求嚴格;對比偶爾來一次的爺爺奶奶的溺愛,孩子自然更喜歡,反而會冷落姥姥。因此姥姥就承受着很大的“吃力不討好”困境,大的小的都不開心。
3、被其他子女埋怨
如果是獨生子女還好,萬一是多子女家庭,自己有兒子兒媳,還要去幫女兒女婿帶娃,其他子女會生出許多埋怨,尤其是自家兒媳婦,更是一輩子記得這個“仇”。
畢竟在我們長時間的傳統觀念裏,都是婆家幫忙帶娃,一旦姥姥給女兒帶娃,不僅自家關係受影響,婆媳姑嫂之間更是算不清的爛賬。
4、影響女兒女婿感情
“你媽來幫忙帶娃的這幾年,我活得像個倒插門,我受夠了!”
這是幸孕姐的一位同事老公吵架之後説的原話,超越了婆媳關係的矛盾,丈母孃和女婿之間的分歧可能更大。
長期丈母孃操持家裏,會給女婿一種壓抑感,甚至覺得“有家不敢回”,不利於女兒家庭的和諧穩定。
這幾類家庭,姥姥最好不要去蹭帶娃的渾水
1、女兒不知感恩的家庭
常説女兒要富養,但這也可能會導致女兒養出驕縱任性的性格,受寵愛多了往往就不懂得感恩與回饋,哪怕是嫁人生子了也心安理得的接受父母的付出,這種家庭姥姥帶娃就是“自討沒趣”。
2、婆家事太多的家庭
幸孕姐的表姐家就是因為她老公上面三個姐姐,每個都恨不得來插一槓子,做什麼都指手畫腳的添油加醋,導致姥姥帶娃的時候受盡委屈,説什麼都不願意再和她婆家打交道了。
3、姥姥身體不好的家庭
帶娃本身就是最累的事情,如果老人自身精力不足、身體不好,照顧自己都困難,更別提還要帶娃了,要是帶娃出現一旦差錯,對孩子也是安全隱患,還會招到子女的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