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酷熱高温悄然而至,也是暑熱感冒多發季節,夏天的感冒與其它季節不太一樣,夏天人體的陽氣通常發散在外,毛孔腠理處於開放狀態,這時如果體質偏差,就容易感召邪氣入侵,尤其是貪涼吹空調或喝冷飲時候,寒氣很容易進入皮毛腠理,阻擋人體周身外散的陽氣,陽氣遇到寒氣的阻力則化水濕,與水蒸氣遇寒則化水同理,所以夏季的感冒通常與水濕之氣有關。
人們在身體大汗淋漓後馬上就享受空調、冷飲,這時,人體往往也會感到難以適應,抵抗力下降,容易中陰暑。“中陰暑”是中醫的一種説法。中陰暑多由感受暑濕之邪後,加上納涼不當引起。通俗來講,就是天氣炎熱時,身體汗腺開放毛孔打開,如果突然給予冷刺激,毛孔一下子全閉塞,忽熱驟寒,機體一時調節不過來,於是身體就會出現不適。暑濕困於內而出現頭昏腦漲、時寒時熱、吐瀉無汗等感冒症狀。所以,此時就要準備一些抗暑治病的草藥。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可以抗暑治病的植物,其中香薷就是較好的一種,在山區農村也能信手拈來。中醫認為,香薷性味辛、微温,入肺、胃經,有發汗解表、祛暑化濕、利水消腫之功,《本草綱目》有言:“世醫治暑病,以香薷為首藥”,既能發汗解表,又能祛暑化濕,故在暑天因乘涼飲冷所引起的怕冷發熱無汗及嘔吐腹瀉等症,是一味很好的草藥。
香薷,又名野紫蘇、山蘇子、野芝麻、香草等,為唇形科香薷屬草本植物,廣泛分佈全國各地,常生長在山坡路旁、曠野荒地、林下,喜陽光充足的濕潤環境。全草可入藥,可用於治療急性腸胃炎、腹痛吐瀉、夏秋陽暑、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霍亂、水腫、鼻衄、口臭等症。民間常用於暑天貪涼而導致的夏季着涼,感受風寒而同時兼有脾胃濕困的患者,其治療夏季感冒症見惡寒發熱、頭身重痛、腹痛吐瀉的效果顯著。
香薷雖被諸家稱為治暑要藥,但暑有不同,中暑分陽暑、陰暑,我們平時所指的中暑大多是指陽暑。患者多在烈日下勞作,或長途行走,或因在高温、通風不良、濕度較高的環境下長時間勞作所引發。而陰暑的致病原因不單純是暑邪,還兼有寒和濕,香薷雖能祛暑,但性温辛散,所以較適用於陰暑病症。
中醫裏有名的方劑,香薷飲就是解暑佳品,由香薷散演變而來。藥僅三味:香薷、炒扁豆、姜厚朴,主要功用為祛暑解表,和中化濕。若在暑夏季節,外感於寒,內傷於濕,或受暑熱侵襲,引起頭重頭痛、身熱畏寒、食慾不振,或者腹痛吐瀉、四肢睏乏、精神倦怠。此時用香薷飲治療,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於香薷就介紹到這了,你認識了嗎?這種植物,在鄉村的山上野生的有很多,但常被人忽視,沒人採收,因為做中醫的很少上山採藥,有些也不認識它,做草藥的很多又不用它,殊不知是解暑佳品,本是很好的草藥,卻每年就看着它在山上花開花落,實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