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想教育好孩子,對自家孩子的要求也會更高一些,也經常會批評、指責孩子。
但是過於關心孩子,有時也會對孩子帶來不利的影響,一直跟在孩子身邊嘮叨也不能幫他學會自律,甚至影響親子關係。
所以媽媽要學會在這3件事上“忍”,才能養出自律的孩子。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説:“若家中有十二歲以下的孩子,父母要學會示弱。媽媽在這3件事上越能“忍”,就越能養出自律的孩子,以後就越容易成功!”
1、“忍”住不發脾氣
孩子每次犯錯時,多數媽媽都忍不住大發雷霆,對媽媽來説把氣撒出來是痛快了,但對孩子來説卻沒有好處。
孩子從媽媽的怒氣中既學不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又容易被影響,也變得易怒。
當別人犯錯、或者有不如意的事情時候,他可能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脾氣也會變得越來越暴躁。
因此,媽媽要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再去對孩子進行教育,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2、“忍”住不幫忙
當孩子一有需求的時候,媽媽就會迫不及待地過去幫忙。
比如裝書包、穿衣服、疊被子等等,久而久之,他就會過於依賴媽媽,以至失去自理的能力。
孩子會認為媽媽過來幫忙是應該做的事情,漸漸地變得很自私,沒有一顆感恩的心,做什麼首先想到自己,以後很難有出息。
因此,媽媽要學會適當地拒絕,這樣他才能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更好地去表現自己。
3、“忍”住不催促
當孩子每次上學前,媽媽總是督促他快點走、上課要認真......在放學回來後,媽媽總是督促他趕緊去洗手、趕緊寫作業……
久而久之,孩子就習慣了“不催不動”,什麼事都等媽媽下最後通牒再行動,反正有媽媽在他永遠不會遲到,要是媽媽某次沒催他,他還要把遲到的原因賴在媽媽身上。
所以媽媽越是催,孩子就越是難以養成自律的能力。
因此,媽媽要適當地去提醒孩子,但不要催促他,要讓他有時間觀念,自己為自己的時間負責。
如何能培養出自律的孩子
1、培養時間觀念
大多的孩子一旦碰上自己喜歡事物,就會忘記了時間,例如看上喜愛的動畫片、或者玩上自己喜歡的玩具。
在類似的情況下,父母要給孩子規定好時間,對於小孩子來説可以用幾集動畫片的時間來表示,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説可以直接限制時間。
也可以給孩子講解時、分、秒之間的換算方式,比如在5分鐘內看了幾頁書,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也能培養孩子的自律行為。
2、循序漸進
從自由做到自控,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父母不能急於求成,而是要耐心地去鼓勵孩子、引導孩子。
父母不妨按照他的心意,制定看動畫片的計劃,比如每天只看兩集。
若是他到時間就停止,就可以獎勵他多看5分鐘,孩子可以把幾個5分鐘攢在一起換一集動畫片。
這樣循序漸進利用延遲滿足的方式就能幫孩子培養自律能力。
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並非一日之功,家長可以看一些育兒方面的書,多瞭解一些孩子的心理和育兒方法。
只有自律的孩子,才會更容易接近成功,在孩子3-6歲的階段,是培養孩子自律能力的黃金時期。因此父母要抓住這個階段,從而培養出自律的孩子,使他能更好地管理自己,擁有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