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張一谷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很多家長也很重視孩子這方面的教育,但正確的教育方法很重要。
本文圖片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案例
玲玲是一個家庭主婦,平日裏掙錢的擔子全部都壓在孩子爸爸一個人肩上,為了讓他少點壓力,玲玲只能從生活中的小事着手,能省則省,也常常對女兒説“我們家窮,你平時要聽話一點,不要亂花錢,不然以後就沒錢上學了”。
女兒似乎也聽進去了,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看見什麼都吵吵着要買,玲玲覺得很省心。
一天,玲玲帶着女兒去買她最愛吃的橙子,可是到了水果攤,女兒輕輕地説她不想吃橙子,玲玲覺得很奇怪,但還是買了回去。
回家切好橙子之後,放在桌子上,女兒卻又開心地大口大口吃了起來,玲玲就好奇地問她:“為什麼你在買的時候説不想吃呀呢?”
女兒看着媽媽回答:“因為我怕買了橙子,我就沒有錢上學了。”
玲玲這才意識到,自己引導孩子節約的教育出了問題,已經對她的成長產生了不好的影響,從此便再也沒有給女兒説過這樣的話了。
家長教育孩子節省很重要,但是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沒有掌握好度,導致過度節約或者偽節約的情況出現,不僅容易毀掉孩子的財商,還可能正在拉低其未來人生格局。
父母教育孩子節約的三種誤區
1、向孩子哭窮
為了讓孩子養成不亂花錢的習慣,有些家長總是會在孩子想要某種東西的時候對孩子説“咱家沒多少錢,如果再買的話就花光了,所以這個不能買。”
要是經濟上並不是很困難的家庭,如果一味地以“家裏窮”拒絕孩子的要求的話,孩子可能就真覺得自己家裏很窮,從而在日常和別人的交往中讓他變得自卑,併產生“因為沒錢,所以什麼都不能買,要是有錢什麼都可以買”的扭曲價值觀,其未來財商被毀。
2、向孩子展示自己的“小算盤”
有些家長就是要自己家出錢出力的事,一概拒絕,要是能佔到別人的一丁點便宜,也不放過的類型,並且還洋洋得意地向家人炫耀自己有多精明。
孩子要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那麼他之後也會經常有這樣的行為出現。比如學生時代,一些孩子自己明明有錢去買生活用品,但是看見同學有就借同學的,自己就是不買。
這種行為就是典型的佔便宜,非常容易讓人產生不滿,影響人際關係。看起來是省了不少小錢,但人的格局也同樣變小了,會形成斤斤計較的人格特徵,影響發展。
3、經常過問孩子“多少錢買的”
這句話對於每一個剛剛買完自己喜歡的、但是家長卻認為不必要的東西的孩子來説,莫過於是對靈魂深處的拷問,迫於壓力,孩子往往會撒謊説只花了很少的錢。
這樣的教育會讓孩子覺得花錢沒有自由,自己財產的支配權受到限制,幹啥只能偷偷摸摸、小心翼翼,不利於孩子和父母坦誠的溝通。
一旦父母不再管,孩子就很容易形成過度消費的情況。
像這樣教育孩子節約的家長應該不在少數,那麼父母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節約呢?
1、適量給零花錢
這樣是為了讓孩子自己產生節約的意識。
孩子每天的零花錢,除了吃飯需要的和買學習用品需要的,就不要再給多了,並告訴孩子“你今天的零花錢就這麼多,用光了就沒有了,你自己看着花”,讓孩子自己去決定和盤算怎麼花錢才保證自己夠用。
2、給孩子報酬
也就是讓孩子幫忙做家務,然後給他勞動的獎勵。
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體會到錢不是大風颳來的,是父母一點一點的通過汗水掙來的,讓他明白錢的來之不易,自然就懂得要勤儉節約,同時還能讓孩子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3、教孩子記賬
孩子每花一次錢,家長就教孩子把賬記好,包括幾月幾號、買了什麼、花了多少錢,以讓孩子知道自己的錢花在了什麼地方。
並且每隔一段時間可以檢查一下孩子的小賬本,如果孩子每一次都記了賬,那就給予他小獎金,以資鼓勵。
會記賬的孩子對自己的財務狀況一般都分配的很好,有較強的自制力,很少出現亂消費的情況。
4、給孩子買個存錢罐
給孩子買個存錢罐,讓他把每天都沒花完的錢存進裏面,等存滿了之後家長也可以支付相應的“利息”。
這樣做可以培養孩子對於財務的管理能力,讓他養成一個理財的思維,也能達到勤儉節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