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丈人峯下邊,有座小山。相傳唐朝初年,藥王真人孫思邈尋方採藥,從終南山雲遊到此,就住在這半坡坡上。藥王住下後,天天帶着徒弟上山挖藥。半年多,採的藥呀,少説也有好幾百種。秋涼了,山上冷颼颼的,徒弟怕凍壞了師父,勸藥王下山。藥王説:“青城山是廣出藥材的寶地,我真捨不得走呀!”
兩師徒繼續在山上採藥,有天,走累了,在混元頂青松林內歇腳。他們往下一瞧,林下山洞邊,有隻大母鶴,帶着幾隻黃嘴巴小鶴要水。
藥王看得出神,忽然,羣鶴“嗚啊!嘎!嗚啊——嘎嘎!”驚叫喚。他接着看下去,吃一驚,剛才那隻活潑的大母鶴,啄起腦殼,渾身蔫軃軃的。小鶴們看到媽媽撲撲顫顫,都嚇倒了。這母鶴究竟害的啥子病,一時還看不出來。藥王想叫徒弟去把病鶴抱來看看,忽然松林裏飛出一羣大仙鶴,降落澗邊。有兩隻大鶴一邊一個,銜住病鶴的翅膀兒,把它接回老窩了。
藥王望着病鶴,自言自語地説:“唔,病得不輕呀!咋辦?”
“師父,明天一早,我把還魂散給它送去。”‘
藥王搖搖頭。
“那就再配點青城靈芝做引子。”
藥王又搖搖頭。
徒弟説:“這些藥盡是師父的百驗金方,藥到病除,今天都不管用,未別要去找李老君八卦爐內的九轉還魂丹麼?”
藥王笑了笑説:“仙鶴有病仙鶴治,用不着找我窮道士!”
為了看個究竟,第二天一早,兩師徒又來到青松林,病鶴還在呻喚,過不久,一陣鶴鳴,幾隻仙鶴朝病鶴窠裏飛去。從它們嘴裏掉下幾片葉兒。徒弟連忙跑去撿起一看,活象紅蘿蔔秧秧,順手丟了。藥王叫他揀起來放好。
隔一天,他們又到青松林。病鶴窠裏已聽不到呻喚。天上幾隻仙鶴又朝病鶴的窠飛去。從它們嘴裏掉下一些花花。徒弟連忙跑去撿起一看:那頂端的小白花,活象雪蓮花。他覺得不稀奇,依還一甩。藥王又叫他揀來放好。
過一天,兩師徒再到青松林。病鶴已從窠內露出身子,毛毛白生生的。幾隻仙鶴飛來,從嘴裏掉下兩砣根根,徒弟過去瞄了瞄,好象首烏疙瘩。瞧了一眼,連腰也懶得彎,藥王又叫他揀來放好。
徒弟問:“師父,這些東西,有啥稀奇,我看,該下山了!”
藥王卻説:“不是下山,是搬到青松林藥棚子裏去。”
徒弟把頭一歪,抱怨説:“師父,你上歲數了,住棚棚,咋個行。”
藥王淡淡一笑:“我們吃點苦,病家福無邊。挖藥的人,沒有一片誠心,咋能尋到妙藥靈丹。”
幾句話早把徒弟的臉説紅了,徒弟趕忙轉去搬來行李。兩師徒在松林內搭個棚棚與鶴作伴。日子久了,仙鶴也不避他們了。藥王這才看清楚仙鶴愛去混元頂峭壁的古洞。他們也抓住古木藤條爬到洞口,看到那兒有一片綠茵茵的苗苗,與往天仙鶴銜的有些相象。再叫徒弟取來原物對照,簡直一模一樣。藥王高興,他看了又看,聞了又聞,嚐了又嘗。那藥苦中帶甜,芳香撲鼻。早年,他在終南山,間或也看見到過,但沒有這兒的根塊大,香味重,藥性濃。他斷定這是活血通筋、祛風止痛的良藥。就試着用這藥來治病,果然有靈驗。山上菜少,那徒弟掏些嫩巔巔,用開水一潦,放上佐料,吃起來,格外清香爽口。
藥王命徒弟去常道觀、上皇觀、丈人觀、碧落觀,請來眾道長,一起觀賞良藥。大家決定:先在芙蓉坪試種。只是藥苗太少,咋個栽法呢?
忽然,一羣仙鶴飛來,爭啄藥苗吆都吆不起走,眼看良藥被啄成斷節,眾人都呻喚,藥王卻説:“你們看,這每個節盤上,都有芽苞。一個斷節就能長出一棵新苗苗!”眾道長照這辦法栽種,果然節節入土,節節抽芽,長得很逗人愛。
第二年收藥季節,大家又來請教藥王:“孫真人,這藥也該取個名呀!”
藥王想了想説:“青城是神仙洞府,川西第一;這藥來自天穹, 真是:川西第一山,芎穹降良藥!就取名川芎吧!”
(選自《中國民間文學集成四川卷·成都市灌縣卷》 王純五蒐集整理)
——————————————————————
[註釋]
川芎:是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藥用植物,是治療婦科、傷科、內科的主藥,為灌縣的著名特產,在全國居於首位。北宋時的學者宋祁的《永康軍物品贊》和南宋范成大的《吳船錄》均有記載。人們尊孫思邈為藥王,灌縣城內有藥王宮,青城山有藥王廟,每年陰曆四月廿八要辦藥王會。
啄起腦殼:低垂着頭的意思。
蔫軃軃(軃音妥):沒有精神。
天穹:天空。
川芎栽培一般用有芽苞的短基節進行扦插(此種短節稱為“川芎苓子”),故有山地育苓與壩區稻田栽種兩個生產環節。每年立春前大寒後選擇強壯無病的川芎,去除泥土和鬚根後,運到山區培育苓子的稱為“撫芎子”,又叫“奶芎”。
文:王純五
編輯:李娜
審核:謝至開、三道
友情鏈接
北京白雲觀
泰山碧霞祠
醉卧三更仙夢醒
青城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