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對於初入幼兒園的寶寶來説,每天從家出發去幼兒園這段過程,漫長得彷彿西天取經一般艱難。實際上,上學難只是困擾家長們的一個難題。
特別是對寶寶第一天上幼兒園的家長來説,孩子的哭鬧才是“災難降臨”的一刻,眼看着孩子們哭得梨花帶雨、鬼哭狼嚎,家長們往往是心如刀絞,這時的家長們往往面臨着一個尷尬的選擇。
✔ 上學吧,孩子哭得梨花帶雨,哪裏還忍心再讓孩子待下去。
✔ 接回家吧,那就説明孩子的幼兒園計劃又遭到了破產。
就在家長們犯愁的同時,在一眾哭聲中,還是會出現一些“另類”,相比較於其他孩子的哭鬧,這些孩子往往表現得格外鎮定。
在家長們的羨慕眼神中,一位老師表示,第一天來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往往來自於這四種家庭。
幼兒園老師直言:第一天去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於這四種家庭● 注重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家庭
寶寶入園後,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照顧好自己。吃飯,穿衣服,上廁所等問題,都要慢慢適應,並試着自己處理。那些有遠見的家長從孩子兩歲起,就開始有意識培養他們的獨立性,要求寶寶自己動手,並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
這一過程,不光提高了孩子的個人能力,還大大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獨立自主的孩子,經過一系列訓練後,即使沒有媽媽在身邊,也不會因此變得手足無措。
● 喜歡廣交朋友的家庭
社交面廣的小朋友,在進入幼兒園有許多優勢。
初來乍到幼兒園,新奇的環境和同齡人牢牢吸引着他們的眼球。在這類小朋友的眼中,幼兒園並非是奪走媽媽的怪物,而是快樂的天堂,一顆心都被好奇和興奮填滿了,自然不會哭泣。
當然,善於社交的性格,與家庭教育離不開關係。許多喜歡外向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也喜歡交際,家中經常有親戚朋友來做客,性格跳脱的爸媽,還會常常帶着孩子去串門。
● 提前教育的家庭
這些不哭鬧孩子的家長在孩子入園前,不光會帶孩子實地考察,還會給孩子科普許多幼兒園的概念。
“寶寶已經長大了,許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你很棒,所以才要上幼兒園。”
“幼兒園有嶄新的教室,你從來沒看過的繪本,新鮮的玩具和許多好朋友。”
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會使孩子對幼兒園產生一定的好感,甚至是熟悉感。
● 愛意滿滿的家庭
父母之愛,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最大依賴。
所謂的愛,並非給孩子最好的物質生活,而是指父母要高質量的陪伴與照顧孩子。好的陪伴,包括家庭關係的和睦、父母與孩子良好的互動等等。
父母的愛,使孩子的內心更強大,即使家人不在身邊,他們也明白這只是暫時的,並能適應短暫的分離,開心地度過幼兒園的生活。
那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確保孩子遠離“上學難”的問題呢?【做法一】:正確認識和處理分離焦慮
寶寶從4到6個月便會開始產生分離焦慮,家長要對這一現象有正確的認識,這是孩子情感發育中一個很正常的階段。隨着寶寶逐漸長大,分離焦慮會有所減輕,但是到三歲入園時會再次嚴重起來。
減少分離焦慮,家長要做到以誠相待。無論孩子年齡多大,當父母不得不離開他的時候,儘量要對孩子闡述真實的情況。
比如説媽媽要去廚房幹活,可以這樣告訴寶寶:媽媽現在要去做飯,一會兒就會回來。當然,如果要出門時間很長,也要如實告訴寶寶,媽媽有重要的事情要做,晚上才會回來。
切忌欺騙孩子,如果明明要出門很久,卻告訴孩子自己一會兒就回來,可能會失去孩子的信任。
【做法二】:温和接納孩子的哭泣
首先,家長朋友們要温和接納孩子的哭泣,並告訴孩子:
無論你怎麼哭,都必須要上幼兒園,爸爸媽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
同時,家長可以試着把孩子温柔地抱在懷中,告訴他:媽媽知道你很難過,不想讓我走,但是你長大了。幼兒園有照顧你的老師,還有和你一起玩的小朋友。你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一起吃飯。
【做法三】:堅定不移保持原則
作為家長,首先要遵守幼兒園和老師的規則,當必須離開時,就堅定的和孩子告別。
和孩子説再見也有講究。
家長不要對孩子説,你放學了,我就來接你。孩子沒有時間的概念,也不理解放學的具體意義。
媽媽可以試着這樣説:寶寶,等你吃完午飯,睡醒覺,玩好了,媽媽就會接你回家。這才是孩子能理解並接受的語言。
當孩子理解後,當面與他告別,並微笑着和老師打招呼,走出教室,回家,這才是一個有原則的媽媽應有的表現。
【做法四】:獨立培養不能少
獨立性的培養,對孩子至關重要,家長可以嘗試培養孩子自理的能力。
從寶寶一歲起就可以讓他獨自吃飯,無論寶寶是用手或是用勺都可以,家長要有耐心,不要孩子怕吃不飽,更不要怕把家裏弄髒,讓寶寶儘快適應自主進食。
兩歲的時候,家長可以嘗試着讓寶寶自己收拾玩具,個人物品,以及自己穿衣服,洗手,洗臉等。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