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補氣又祛濕的4味經典中藥

在臨牀上,健脾藥是十分常用的一類中藥。不過雖然同為健脾藥,它們之間在功效上也有長處。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學習一下,沈氏女科第19代傳人沈紹功先生通過臨牀總結出的4種經典健脾藥特點。

健脾、補氣又祛濕的4味經典中藥
1.茯苓藥食同用

茯苓系依附寄生於松根的球狀乾燥菌核,也叫雲苓,外皮為“茯苓皮”,內層淡紅色為“赤茯苓”,白色為“白茯苓”,抱附松根而生為“茯神”,用硃砂拌者為“朱茯神”。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用於治療小便不利,痰飲水腫,脾虛脘脹,納少便溏,心神不寧,心悸失眠。藥理研究證實茯苓可抑制腎小管重吸收而大量利尿,茯苓並促進鈉、鉀、氯的排出,是良好的利尿劑;茯苓還可降血糖。茯苓皮專於利水消腫,消皮膚水腫;赤茯苓清熱利濕,專治下焦濕熱的尿少尿赤;茯神寧心安神,善治神衰失眠。

茯苓既是藥又是食品,富含蛋白質、卵磷脂、鉀鹽、脂肪,是一味優質的營養食品。歷代有多種藥食同源的膳食譜,藥食同用,體現了中醫保健膳食的優勢。例如腎衰竭,浮腫甚,或有腹水、胸水、凹陷性水腫,可以用茯苓60~90g單包,用湯藥頭煎二煎的藥汁煮茯苓,把茯苓煮熟了,當糧食吃,排尿效果好,所以茯苓是味好藥,也是味安全的藥。茯苓還可以降糖安神,糖尿病病人可以用湯藥的藥汁煮茯苓,代替一頓飯,吃90g茯苓就飽了,可以不吃糧食了,既能降血糖,又能吃飽。

健脾、補氣又祛濕的4味經典中藥
2.炒白朮運脾勝於健脾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用於治療脾胃氣虛,運化無力的脘脹食少,吐瀉乏力,痰飲水腫,自汗胎漏。藥理研究證實白朮可利尿排鈉,降糖降壓,促進胃腸功能,安胎。

白朮炒用偏於補氣健脾,生用偏於燥濕利水,焦用偏於和胃止瀉。產於浙江臨安縣的稱“於術”,冬天採集的稱“冬術”,補氣健脾之力更大,冬術潤而不燥。

炒白朮,用麩炒偏於祛濕利水,用土炒偏於燥濕健脾。臨牀用炒白朮並非單純健脾補氣,健脾時白朮不是主藥。炒白朮的特長在於和胃燥濕,利水退腫,故《本草從新》稱其為“開胃神藥,而其尤能燥濕”。水濕之去,除補氣的健脾功能外,尚須和胃的運脾之力,故炒白朮運脾勝於健脾。

一般認為白朮健脾,但根據我的臨牀經驗,白朮健脾是次要的,運脾是主要的。運脾,就是利濕退腫,而且炒白朮能開胃,病人不想吃飯可以用炒白朮。炒白朮可以降糖、降壓、利尿排鈉,對於浮腫尿瀦留的病人有療效。炒白朮能止汗安神,加浮小麥30g,可以治療更年期綜合徵病人出汗多的症狀,千萬不要加石菖蒲、鬱金,出汗時加開竅透竅的藥汗就止不住了。要加利尿藥,如澤蘭、桑白皮、蘆根、冬瓜仁、車前草,對止汗非常有效。炒白朮還有一個很好的作用是安胎,卵巢囊腫、子宮肌瘤、輸卵管不通的病人懷孕困難,一旦懷孕,要吃3個月中藥保胎,保過3個月一般就沒問題了,保胎主要的藥就是炒白朮,炒白朮增強運脾力量,減少燥性。

健脾、補氣又祛濕的4味經典中藥
3.扁豆衣補氣強於化濕

白扁豆產於江浙者最佳,健脾化濕不如白朮,但補脾不膩,化濕不燥,尤其適合脾虛有濕證。藥理研究證實白扁豆能抗菌,具有廣譜抗菌作用;抗病毒,具有提高細胞免疫功能。生用消暑和中,治療暑濕腹瀉證。

扁豆衣系白扁豆的種皮,功同白扁豆,更無壅滯之弊,常規用量5~10g,可視作健脾補氣主藥,尤宜於心脾氣虛證,補而不膩不滯。醫者少用扁豆衣並常以化濕為用,疏忽其補而不壅之功。在心脾氣虛時投用,實為奇藥,故扁豆衣補氣強於化濕,可以白扁豆15g代替5g的扁豆衣。

白扁豆是一味很特殊的藥,內科醫生很少用,我主要用白扁豆來補氣,其補氣強於化濕,補脾不膩,化濕不燥,是味好藥。

健脾、補氣又祛濕的4味經典中藥
4.山藥代食降糖

山藥,《神農本草經》別名“薯蕷”。同白朮一樣都是健脾要藥,但同中有異。白朮偏燥,用於脾虛生濕而忌於傷陰時;山藥偏滋,用於脾虛陰虧而忌於濕盛時。山藥還有4個功效:益肺氣,治虛癆要藥;固腎關,善治遺精、尿頻、虛帶;安心神,可治肝性腦病;生津液,可治糖尿病。

山藥產於河南新鄉最佳,名為“懷山藥”。健脾補氣者炒用,滋陰生津者生用。山藥是一味營養食品,在保健膳食中常用,可以代主食,能降糖;既補氣,又滋陰,特別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最佳藥食同用之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4 字。

轉載請註明: 健脾、補氣又祛濕的4味經典中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