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以後,面對餵奶,我們總有這樣或那樣,大大小小的疑問不斷。
1.餵奶須知
新生兒出生後要儘早且儘可能多地吸吮媽媽乳房,吸吮越早、吸吮越多,越利於乳汁分泌。此間,不要給孩子大量喂水,但應監測體重變化。
(1)生後幾天的嬰兒,只要每天能接受至少8次餵養;
(2)每次餵養時能聽到孩子吞嚥的聲音;
(3)每天能見到嬰兒排尿,顏色不是粉紅色尿酸鹽結晶尿;
(4)排便是黃色或淡黃綠色便;
(5)出生後體重下降未達出生體重的7%,就説明媽媽乳汁已充足,應堅持純母乳餵養。
如果必須添加配方粉,應是每次母乳餵養後添加!
2.餵養嬰兒不是定時餵養,應按需(飢餓需)餵養,不要擔心健康嬰兒睡覺期間會出現低血糖等問題,但早產兒、低體重兒需注意。
應逐漸養成嬰兒夜間逐漸睡長覺的習慣。剛出生的嬰兒,需求餵養沒有規律;
大約兩週後逐漸形成2-3小時為週期的餵養。嬰兒清醒期間,餵養間隔會短;睡眠時餵養間隔會長,每日7次餵養為宜。
提到嬰兒出生後第一口應接受母乳,很多家長就抱怨這是不可能的,因孩子剛出生,媽媽還沒母乳,孩子餓了怎麼辦?
其實,正常嬰兒出生後體內儲備的能量會堅持2-3天。剛出生嬰兒多哭鬧,是為了促使肺內液體回吸收,因胎兒肺內充滿液體。生後哭不一定是因餓,而是因肺內液體還未排淨,需要"哭"來增加呼吸。出生後體重下降>出生體重的7%才需額外添加配方奶。
嬰兒生後應儘早吸吮媽媽乳房,可刺激乳房儘早產生乳汁,也可以請專業催乳師催乳下奶。
寶寶睡覺要及時給小寶寶翻身,剛吃完奶側卧位,半小時後建議再翻身。
母乳成分由非常容易被消化吸收,所以母乳餵養兒的大便多偏稀,而且次數也偏多。這種現象不屬於腹瀉,是正常現象。
3.寶寶吃飽了嗎?
不論書上,網上,還是經驗上,對嬰兒進食都有推薦量,但並不意味是必須遵守的"法定量"。每個孩子有着自己的實際接受量,衡量進食量是否合適的標準,應是孩子每次主動接受量,進食後舒適度,排便狀況,更重要的是生長結果。只要自主進食後,無不適且生長正常,就説明此量嬰兒可接受。
只要每次餵養能自然間隔到2小時左右,就説明孩子能吃飽。嬰兒飢餓的早期表現是動作增多、逐漸不安,然後才是哭鬧。若突然哭鬧,可能與腸脹氣、排尿便等有關。
嬰幼兒知道飽嗎?很多父母擔心孩子吃得不夠多,可稍吃多點又怕積食。孩子知道"飽"和"餓",新生兒都是如此。吃飽後偶爾有吐奶或嘔吐現象,屬發育中正常現象。若常出現,屬胃食道反流,應諮詢醫生。
僅為預防正常溢奶或偶爾嘔吐就限制進食量,不可取,每次餵奶/飯,要讓孩子吃飽。從新生兒開始,孩子就能夠知道"餓"和"飽"。家長通過觀察孩子的行為,當發現孩子出現動作增多,精神不集中,就意味着孩子餓了。當孩子拒絕進食時,就可認為孩子飽了。讓孩子多體驗"飢"和"飽",對養成良好的進食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