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一生中有三大叛逆期:
2-3歲時為“寶寶叛逆期”;
6-8歲時,稱之為“兒童叛逆期”;
12-18時,稱之為“青春叛逆期”。
孩子在每個叛逆期的表現都皆不同,父母應對的方式也不相同,其實孩子叛逆主要和父母的傾聽方式有關係。
一個同事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學習不説有多優秀,但也在中等位置。
可能是孩子當時年輕氣盛,在學校因與同學爭論,最終和同學扭打了起來,被老師叫了家長。
原本以為孩子的家長會訓斥孩子,可是他卻沒有那樣做,相反,他耐心傾聽孩子打架的原因,並引導孩子用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使孩子逐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正是因為家長這一次的舉措,也讓孩子喜歡上與父母溝通。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是很有必要的,孩子會慢慢長大,會有自己的想法。
家長可以在傾聽的基礎上給予一點小意見,但是不要過多的批判,尤其是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他們想要的只是父母的傾聽與理解及重視,而不是家長的管教及建議。
那麼該如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傾聽呢?
1、要用眼睛去“聽”,在聽的過程中,要看着説話的孩子,很自然的去傾聽,讓他覺得你在認真對待他的述説。
2、儘量與孩子平視,不要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態度,千萬不要用這些態度去和孩子説話。
3、傾聽的時候,千萬不要做其他事情,也不要做一些反感的動作。例如:抱着胳膊、邊聽邊做其他的事情,這些舉動孩子會很在意,會認為家長們並沒有認真聽他們説話。
與人交談的時候,最反感的就是別人表現出不耐煩的表情。有些父母總説自己經常在傾聽,但是經常就在孩子才説兩句的時候,就開始不耐煩,這讓孩子十分掃興。
連大人遇到這樣的情況都會覺得難過,更何況心思敏感的孩子呢?
在與孩子傾聽的過程中,父母要去關心他感興趣的事,認真聽他説的話,並適當的給點一些小意見,讓他覺得父母在認真聽他感興趣的事情。
孩子往往都是敏感的,在傾聽的過程中,父母可以用表情、語言的變化,來傳達自己對孩子的事情很感興趣,真誠的做出反應,而不是敷衍。
例如:聽到某些好笑的事情,父母可以笑,遇到某些吃驚的地方,父母可以吃驚。
如果孩子對某些事情上的想法很好,父母可以適當的給予表揚,用簡單話語來表示對他的認可,例如:“我覺得你的想法太好啦,請繼續説”等類似的話語。
在孩子難過生氣的過程中,孩子不需要我們認同他們的感受,只是希望我們能夠傾聽和了解他們的感受。
家長多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理解,不要輕易的給出意見,不需要過多家長式的溝通技巧,相信孩子會更願意和家長溝通。
傾聽是親子溝通的開端,信任溝通才是孩子成長的關鍵。
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是親子溝通的開端,很多家庭都忽視了“親子溝通”的威力,導致親情關係上有很大的溝通障礙。
其實在孩子3歲左右就要慢慢培養溝通的習慣,每天睡覺前有意識的傾聽孩子一天在學校或者小區裏發生的事情,然後對孩子的行為和言語給予肯定。
溝通是一種雙向的互動,家長也可以給孩子講一講自己工作中的事情給孩子聽。
長此以往“信任溝通”建立後,孩子每天都會把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告知父母,當孩子成長中做出的決定或想法欠缺時,家長當下給出的意見相信孩子肯定會積極採納。
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
相反從來不和孩子溝通的家長,一旦孩子出錯或者做出不可思議的事情時,家長再給出意見或者方法時,孩子定會展現出一副對抗和冷漠的態度。
這些都是缺少溝通造成的。
親子關係相處時,孩子在“説”的過程中,其實就是一種情緒上的宣泄,過後會讓孩子感到輕鬆,舒暢,同時有利於孩子能夠更加理智地去應對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