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冬吃蘿蔔最適宜,但要了解這些才能吃對

由 敖學農 發佈於 健康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這句話不少朋友應該都聽過,但是它真的有道理嗎?今天我給大家講講為什麼會有這個説法,以及蘿蔔不同做法、部位的功效和作用,幫助大家吃對、吃好蘿蔔。

01、冬吃蘿蔔最適宜

從中醫角度看,“冬吃蘿蔔”還真是有道理的。中醫認為,蘿蔔味辛性微寒,有消食和中、清熱利尿、生津解渴的功效。

冬天天氣寒冷,人們喜歡吃各種補品或打火鍋以禦寒取暖,高熱量的肉類、海鮮攝入較多,積聚在胃腸就容易產生食積,積滯日久還會化熱。這時候,吃些蘿蔔,有助於消食化積、清解裏熱,所以“冬吃蘿蔔”是有一定道理的。

02、生吃熟吃功效不同

蘿蔔怎麼吃比較好?其實,蘿蔔生吃熟吃功效不同,我們要區分清楚。

■ 生吃蘿蔔清熱生津

《隨息居飲食譜》:蘿蔔“生者辛、甘、涼,潤肺化痰,祛風滌熱。”

生吃蘿蔔能清除肺熱。中醫認為,生蘿蔔性涼,具有清熱生津止渴等功效。肺熱上衝,火傷陽絡,血逆上行可致流鼻血,試一試飲生蘿蔔汁,可起到清肺止血的作用。另外,肺熱咳嗽、咯黃痰者也可以飲生蘿蔔汁。因為生蘿蔔祛風熱,清痰熱,潤肺燥。

■ 熟吃蘿蔔和中補脾

《隨息居飲食譜》:“熟者甘温,下氣和中,補脾運食,生津液,御風寒,肥健人……四季有之,可充糧食。”

熟吃蘿蔔能和中補脾。蘿蔔煮熟後,它的辛味就幾乎沒有了。熟蘿蔔性也不涼了,反而偏温,能和中補脾,補而不滯,因其順氣而能助運化,又性潤而能生津液。脾胃好了則肌肉健壯,營衞調和,不易受風寒之邪侵犯。

需要注意的是,蘿蔔能行氣下氣,僅僅對於腸胃積熱,或氣滯導致的便秘有效。但對於老年氣虛大腸傳導無力導致的便秘,就不宜吃蘿蔔通便。

03、其他部位藏妙用

我們常常用蘿蔔肉煲湯、炒菜或下火鍋,卻不知道蘿蔔葉和蘿蔔種子的作用,它的種子更是中醫眼中的一味中藥。

■ 蘿蔔葉清熱降火

鮮嫩的蘿蔔葉可以直接炒菜吃,而更多的是被做成乾菜。最考究的製成乾菜的做法是,於立冬當日採蘿蔔葉,放在室外,任其日曬雪壓,風吹雨打,到立春前一日,使之極幹而入甕封藏。    

這樣製成的蘿蔔葉幹不僅是食物,更是藥物,以其得整個冬令的寒氣,又兼蘿蔔的降性,故有清熱降火之效。對於一些體內積熱或者受熱邪所侵者都可以用蘿蔔葉幹煎水喝。

■ 種子入藥長於降氣

蘿蔔的種子叫萊菔子,是一味中藥。萊菔子性平,味辛、甘,歸肺、脾、胃經,能消食導滯、除脹消滿、降氣化痰。《隨息居飲食譜》:子入藥,治痰嗽、齁喘、氣鼓、頭風、溺閉,及誤服補劑。

我們知道,蘿蔔和蘿蔔葉有降氣的功效,蘿蔔子(萊菔子)降肺胃之氣的力量更強,因為它是種子,中醫有“諸子皆降”的説法。    

藥用時,萊菔子也分生和熟(炒)。生萊菔子氣比較烈,炒萊菔子就温和不少。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説到“萊菔子之功,長於利氣。生能升,熟能降。”該書中有不少萊菔子的附方,記載了不同的用法,藥力有所不同。用生品取其氣烈辛散的特點,有發汗、催吐、透疹之用。用炒萊菔子的多取其温和的特點,適合久病年老體虛的咳喘者。

一般來講,人蔘和蘿蔔是不能一起吃的。因為人蔘補氣,而蘿蔔消氣,同用則功效會有所抵消。如果,有的人吃人蔘補過頭了,出現氣脹或上火,就可以吃點蘿蔔或萊菔子來幫你消氣降火。    

推薦藥膳——蘿蔔燜牛腩

‖ 食療方

蘿蔔燜牛腩

材料:牛腩500克,白蘿蔔500克,生薑3片。(3人份)

做法:

①牛腩切塊焯水;薑切片、白蘿蔔切滾刀大塊;

②炒鍋倒油,將姜放進去煸炒出香味,加入牛腩、陳皮和水;

③一個小時後加入白蘿蔔塊,加鹽調味再繼續煮1個小時即可。

功效:健脾消食理氣。

老廣州應該都熟悉蘿蔔燜牛腩這一道經典菜,其實這也是一道養生藥膳,搭配非常巧妙。

牛肉性温、味甘,入脾、胃經,能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醫林纂要》:“牛肉味甘,專補脾土,脾胃者,後天氣血之本,補此則無不補矣。”健脾暖胃的牛肉搭配散寒祛羶的生薑,是寒冬補益佳品。牛肉雖好,但難消化,吃多了還容易積滯,怎麼辦?搭配消食下氣的蘿蔔,補而不滯,起到健脾消食理氣的作用。

如果平時陽虛比較明顯,還可以加上八角、草果、桂皮等温陽散寒的調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