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家長問家家月嫂,到底什麼時候讓孩子去上幼兒園呢?
有的媽媽覺得太早怕孩子適應不了,但是在家又實在沒人帶娃,因此非常糾結。之前,因為疫情復工的原因,就有同事不得不帶娃到公司,因為幼兒園沒有開學,所以孩子實在是沒人看着。
也有的人説孩子三歲就該上幼兒園了,於是強行讓孩子遵守這個年齡指標,但是收到的卻是勸退通知,為什麼會這樣呢?
孩子早入園和晚入園,區別在哪呢?
在《爸爸去哪兒5》的先導片中,大家看見了一個熟悉的面孔,那就是曾參加過《爸爸回來了》的嗯哼大王,讓人驚訝的是,即將4歲的嗯哼還沒有上幼兒園,當工作人員詢問此事時,寶媽霍思燕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不過爸爸杜江很快就打破了這個僵局,他接過話茬説那時候霍思燕看到一本育兒書,説晚上一年幼兒園是給男孩最好的禮物,所以才會做此選擇。杜江還補充道: “孩子現在馬上就要四歲了,如果再不上幼兒園,就成了輟學兒童了。”
杜江的回答幽默又機警,透露出來兩個重要的信息:
一是這對父母認為孩子晚上學有晚上學的好處,
二是當孩子到了一定的時間,肯定是要進入幼兒園的。
從各個綜藝節目中嗯哼的表現,似乎也證明了爸媽推遲一年上學的優越性。
那麼,孩子早入園和晚入園究竟有哪些區別呢?下面就和家家月嫂一起來看看!
1.生病頻繁程度
特別多小孩子進入幼兒園後變得非常脆弱,只要班級中有孩子生病,TA總是難逃一劫,都是被傳染的那一個。一學期下來請假頻繁,生病的次數很多,發燒、感冒、手足口病等等樣樣沒落,真是讓人心疼。
反觀大一點的孩子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概率就會小一些,畢竟他們的抵抗力高一些,而且具備了一定的生活技能,比如自己會根據冷熱增添或減少衣物,渴了知道主動找水喝等等。這也從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疾病的發生。
有不少家長説,孩子一去上幼兒園就生病,最後乾脆不去上了,不如等到大一點再去上,孩子也少受罪。早入園和晚入園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孩子的生病情況了。
2.生活自理能力
雖然幼兒園老師會盡心盡力地照顧寶寶,如果寶寶還不會用餐,基本上現在所有的幼兒園都能承諾會幫忙餵飯,但畢竟孩子多,老師也難免百密一疏。
大一點的孩子自立能力相對強些,對飲食、入廁等都能自理了,還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但小孩子就要差一些了,比如在吃飯這個問題上,他們往往要藉助於老師的幫忙,這既不方便,對小孩子的自尊心可能也是個刺激。不要以為他小就什麼都不懂。如果想早點送娃進幼兒園,像穿衣、吃飯、如廁這三大問題,家家月嫂建議家長需要早早解決。
3.學習能力差異
很多人都會發現,隨着孩子年齡越大,他們之間在學習上的能力差異表現就會越小,比如同樣是5年級,12歲的孩子和11歲的孩子在學習方法、專注度和最後的成績上基本看不出什麼明顯差異。但一個3歲和4歲的孩子在學習上卻會相差甚遠。
這是因為孩子在小的時候身體機能和腦部尚處於發育的階段,差一歲可能差距就很大,這也是孩子階段性的成長特徵。因此不建議特別小的孩子進入幼兒園,因為他們在涉及到具體的學識時可能會落後,也容易對學習喪失熱情和信心。
而年級稍大的孩子,從智力和體力上都比較優秀,可能會因為暈輪效應,從人生開始的地方就不斷優秀下去。
4.人際交往能力
幼兒園入學時間也是九月份,這對於一些趨於年末出生的寶寶來説,可能要在家多等一年了。但這一年並不是白等的,你會發現那些晚點入園的小朋友,在人際交往能力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相較於小孩子,大孩子的語言表達更豐富,處理矛盾和衝突更成熟,在玩上也有很多方法和經驗可供借鑑,和老師的相處也更融洽一些,進入幼兒園後社交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的鍛鍊和提升。
5.寶寶到底幾歲入園最佳?有標準嗎?
關於孩子到底何時入園,有以下這三種誤區,家家月嫂在這裏要説一下。
一是認為孩子越早入園越好,有的還會加入各種興趣班開展超前教育。這樣做未免操之過急了,太小的寶貝身體和思維還沒發育好呢,揠苗助長反而適得其反,因此並不主張這樣做。
二是認為幼兒園就是哄孩子的地方,晚送兩年也無所謂。幼兒園的確是以玩為主,但是家長也不能忽略了幼兒園的社會屬性。這是寶寶步入的第一個“小社會”,對孩子來説尤其重要。過晚入園可能會導致孩子不合羣等問題出現,需要慎重對待。
三是將某個年齡作為孩子入園的最佳年齡,強制執行。爭論最多的就是三歲以及四歲了。一般來説,孩子在三四歲時的確具備了入園的條件,但這並不是硬性指標,而是要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來判斷,並不能以某個時間節點來界定。
6.幼兒園獨立能力的清單
飲食
(1)能自己握勺子吃飯
(2)吃飯不離開座位
(3)不挑食
(4)能用廣口杯喝水
如廁
(1)能自己脱、穿褲子
(2)能蹲下並在有扶手的情況站起來
(3)知道上完廁所後要擦屁股
(4)知道有便意、尿意
睡覺
(1)午睡時不嚎啕大哭
(2)睡覺時不要大人抱着或摟着
(3)午睡不會尿牀
穿衣
(1)會自己穿粘扣的鞋子
(2)能自己套短襪
(3)能分清衣服前後
(4)能自己套上褲子或衣服
家家月嫂碎碎念
説實話,最好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即便寶寶成功入園後,寶爸媽也不能忽視,家庭教育在孩子行為習慣中的重要性。父母的言傳身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才是最好的課堂!
關注【家家月嫂】,你想了解的孕期知識、產後護理、育兒成長、月子護理(找月嫂、育嬰師、催乳師)、產後護理等,都能在這裏找到答案,讓你和寶寶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