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帶孩子在外面吃飯,鄰桌也是一位年輕的媽媽帶着女兒在吃飯。
“媽媽,我想在吃飯前吃個冰淇淋。”女兒奶聲奶氣的跟媽媽説。
媽媽很耐心的跟女兒説“寶貝,飯前吃冰冷的東西容易肚子疼哦,咱們吃完飯再吃吧。”
這時女兒不樂意了,“不嘛!我就要現在吃!你不給我吃,我就不吃飯了!”
媽媽這時也來脾氣了:“愛吃不吃。”
之後,女兒真的不吃飯,還用筷子在敲飯店的碗,弄出劈劈啪啪的聲音。
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情景,大家肯定不陌生,很多家長都會發現自己家小孩也有類似的情況。但是,大家有思考過孩子為什麼脾氣大嗎?
孩子在眾人面前發脾氣,家長想到的是面子,而不是孩子的需要人都要面子,家長也是不例外!面對在眾人面前發脾氣的孩子,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孩子這樣的行為很跌面兒,會讓其他在場的“觀眾”覺得自己作為孩子的家長,沒有教育好孩子,從而影響自己的面子。
可是,卻鮮有家長明白,孩子發脾氣是因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需求。家長更加不知道的是,面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如果家長做的第一件事是制止,會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影響!
正如蒙台梭利説的那樣:“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但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如果面對發脾氣的孩子,家長第一反應就是制止的話,會讓孩子失去對家長的信任,還會讓孩子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甚至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沒有安全感。
孩子可能發脾氣的5種情況01.孩子要玩具未得到滿足
很多孩子都會在跟家長討要玩具失敗的情況下,大發脾氣,撒潑打諢、又哭又鬧,各種奇招不斷,其實這是因為孩子有自己的喜好,想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02.家長跟別人嘮嗑忽略孩子
孩子的思想很簡單,覺得喜歡就要被重視,所以孩子希望爸爸媽媽的眼中只有他,希望爸爸媽媽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所以孩子在發現爸爸媽媽因為與別人嘮嗑,而不理自己的時候,孩子容易產生“落敗感”,認為爸爸媽媽不重視自己了。
03.跟家長意見不統一時
當孩子與家長的意見不統一的時候,孩子更希望的是自己的想法得到爸爸媽媽的理解與支持,這在孩子看來,是爸爸媽媽對自己能力的贊同,也是爸爸媽媽對自己的信任與支持,而一旦結果與之相悖,孩子則會通過發脾氣來讓父母支持自己。
04.家長違約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小,所以就不重視自己與孩子的約定,隨意違約,殊不知孩子是記憶力很好的生物,但凡是與家長做下的約定,孩子都會記心裏,一旦違約,孩子容易發脾氣,這是因為在孩子的認知裏,孩子很重視與父母的約定,父母的違約對於孩子來説,是一種背叛,孩子會在心裏產生父母不愛自己的想法。
05.家長語氣不好
孩子其實是很敏感的,他們很容易感受到父母的情緒變化,遇到家長語氣不好的時候,孩子會認為父母不夠愛自己。然後孩子會通過鬧脾氣來與父母對抗,希望父母可以改掉自己的語氣,平心靜氣的與自己溝通。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知道,情緒的管理是很重要的,對於孩子更是如此!
瞭解孩子的情緒,才能幫助孩子疏解情緒01.允許發脾氣
人有七情六慾,孩子也不例外!
與其讓孩子做一個沒有情緒的“怪物”,遠不如讓孩子成為一個真性情的人。在孩子有小情緒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可以適當發泄。
正如文章開頭的孩子一樣,在孩子因為沒吃到冰淇淋而大鬧的時候,家長可以跟孩子説:“媽媽知道你現在很氣憤,媽媽允許你發脾氣,但是隻限於三分鐘,這三分鐘內,你可以通過各種方式發泄,媽媽都可以接受。”
給孩子限制發泄時間,讓孩子明白:可以有情緒,也可以發泄,但是不能無休無止!
02.父母控制自己的情緒
很多家長其實不大擅長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哭鬧不止的孩子的時候,很多家長容易喪失理智,對孩子大發雷霆,卻不知這樣是極其不好的。作為家長,一定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可以這樣做:
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離孩子遠一點,但是不能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靜靜地看着孩子的一舉一動,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適當的調整自己的情緒。
03.家長的態度要一致
見過很多這樣的家庭,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爸爸在旁邊一個勁的説:“差不多行了,也不是什麼大事...”其實這樣不好!
在面對哭鬧的孩子的時候,爸爸與媽媽的態度需要保持一致。
比如,在媽媽跟孩子説,“不能在飯前吃冰淇淋的時候”,爸爸應該在旁邊給孩子灌輸:不能吃冰淇淋的原因,以及吃了冰淇淋的後果。
都説,夫妻齊心,其利斷金,對於孩子的教育也一樣!這樣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需要改正!
04.滿足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試想一下,如果你是孩子,你的心理和生理需要長期得不到滿足,你會怎麼樣?
肯定會生氣、不滿、挫敗感等多種情緒的,對不對?
所以,在適當的時候,家長需要滿足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需要。
“寶貝,冰淇淋很好吃的,對不對?媽媽可以答應你吃冰淇淋,可是你也要答應媽媽一個小小的請求好不好?咱們先吃點東西,然後再吃冰淇淋。”
這樣的話,既能滿足孩子“想吃冰淇淋”的需求,又能保護好孩子的胃。
05.轉移孩子注意力
比如,面對孩子想吃冰淇淋的需求,咱們可以這樣跟孩子説:“寶貝,媽媽給了點了一個比冰淇淋還要好吃的菜菜,“大耳朵圖圖”也説好吃的菜哦,你來猜猜看,告訴媽媽是什麼菜,好不好?”
這樣既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又能讓孩子先吃其他的菜。
06.及早發現,及早了解,及早解決
對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小問題,作為家長一定是越早發現越好!因為越早發現,才能越早的去幫助孩子解決。
比如孩子跟自己討要玩具,但是家長卻拒絕孩子的時候,家長應該主動跟孩子解釋“不給買的原因”,然後跟孩子商量,儘量達成觀點一致!
“寶貝,你看這個玩具是不是跟家裏的玩具很類似,你仔細的看看然後再告訴媽媽。媽媽不是不想給你買這個玩具,但是如果花錢可以買到與家裏的玩具不一樣的玩具,你是不是更加開心呢?”
在孩子發脾氣之前,家長能發現問題,幫助孩子化解情緒,不僅可以避免孩子無謂的發脾氣,還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讓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更加明朗。
07.教會孩子合理表達內心需求
合理表達內心需求,這點很重要!
當孩子因為爸爸媽媽在跟別人嘮嗑而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可以跟孩子這樣説:
“寶貝,你能告訴媽媽,你為什麼要發脾氣嗎?是因為媽媽在跟別的人嘮嗑,而忽略了你,所以你不開心對嗎?媽媽需要跟你説的是,媽媽很重視你,媽媽希望你開心,但是媽媽更希望你能勇敢的表達自己的小情緒,如果下次再有類似讓你不開心的事情發生,你直接告訴媽媽,好不好呀?”
面對家長這樣的引導,孩子會更加願意敞開自己的心扉,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最後,希望每個爸爸媽媽都能明白,孩子的脾氣大可能是由於我們沒有關注到孩子內心的需求,使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導致的。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引導孩子合理發泄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真實的內心感受,學會更好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