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不聽説?批評只會傷害孩子,家長應運用“阿倫森效應”

由 弓四清 發佈於 健康

在孩子做了錯誤的事情時,許多家長都會去批評孩子,他們覺得只有批評孩子,才可以提到教育孩子的效果,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這種教育孩子的方式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

最近一段時間,朋友總是會唉聲嘆氣,在詢問過後才知道,原來朋友是在為孩子的成績發愁。朋友的孩子以前在成績上是名列前茅的,而且在學校中也備受同學和老師的寫完。可是不知道怎麼的,突然之間成績卻大幅度的下降,對於他這一次的下降,朋友非常的生氣。

於是大聲地斥責了孩子,而且在其他親朋好友面前還會拿這件事情去貶低孩子。原本以為在批評過孩子後,孩子可以吸取教訓,重新提升自己的成績。

可誰知道孩子今後的學習不僅沒有提升,反而越來越低,甚至出現了逃學的情況。於是朋友想要去教育孩子,可誰知道,孩子不僅不聽,反而和朋友大吵了一架。對於孩子的種種表現,朋友非常的失望,但卻很苦惱,不知道要如何去教育孩子。

其實許多家長都有過這類的情況,也都遇到過,這種事情。許多家長在面對孩子做了錯誤的事情時,首先想到的都是去批評,但是孩子卻總是不聽家長的話,那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孩子為什麼會存在不聽話的情況?

1、自我意識的發展

這是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已經慢慢的在發展了。以前孩子之所以習慣聽家長的話,並且嚴格的按照家長的話去完成事情,這是因為孩子的自我意識並沒有發展。可是當孩子的自我意識得到發展過後,他們會出現反抗的行為,並且變得不聽話,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

2、聽話沒有多大好處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只會去批評,可是當孩子聽話的時候,許多家長都認為孩子聽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並不會對孩子進行獎勵。

但也正是因為家長的這些表現,使孩子漸漸地產生了不聽話的想法,既然聽話,要約束自己並且沒有獎勵,那還不如不聽話,來得自在一些。

3、叛逆心理

其實每一個小孩子都要經歷兩種叛逆期,小的時候他們會討厭聽父母的話,而在青春期的時候,他們更不願意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事情。這就是叛逆心理在作祟,也正是因為叛逆心理的存在,導致他們不願意聽父母的話。

每一個小孩子之所以會存在不聽話的行為,是有着一定原因的,家長如果只會一味的去批評,那麼並不會去改正孩子不聽話的行為。我們想要改正,不如運用“阿倫森效應”來正確教育孩子。

什麼是阿倫森效應?

阿倫森效應是由心理學家阿倫森的名字來命名的,他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將志願者分為4組,而他分別對這4組的實驗者給予不同的評價。

第1組的實驗者受到的評價是讚揚。而第2組的實驗者受到的評價則是批評。第3組的實驗者受到的評價是先讚揚後批評。而第4組的實驗者受到的評價是先批評後讚揚。

這項實驗前後換了數10名的人員,但是大多數人都對第4組的實驗有着好感,對第3組的實驗卻充滿了反感。

也正是因此使阿倫森得到了一個結論,那就是人們喜歡的是那些對自己的喜歡錶揚不斷增加的事物,而最不喜歡的則是表揚和喜歡逐漸減少的事務。

由此可見,阿倫森效應確實在育兒方面可以給家長帶來很大的幫助,那麼家長應該如何運用阿倫森效應去教育孩子呢?

家長要怎樣利用阿倫森效應來教育孩子呢?

1、誇獎代替批評

在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記住誇獎是可以代替批評的。雖然批評可以起到教育作用,但是過多的批評,只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

我們可以在起初的時候對孩子進行批評,但是在批評過後,也不要忘記去安慰孩子,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更願意聽父母的話,才能使孩子變得優秀。

2、懂得提醒孩子

在孩子做錯事情時,家長沒有必要直接去批評或者是阻止孩子。因為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是不足的,所以做錯事情也是在所難免的,如果家長去及時制止或者是批評的話,只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有的時候適當的提醒孩子,反而是幫助孩子改正錯誤的一種方法。

3、對孩子多一些關注

孩子之所以會存在不聽話的情況,很有可能是家長對孩子的獎勵力度不足。只有孩子及時收到了父母對自己的反饋,他們才會清楚地明白自己做的一件事情是非常使父母驕傲的。所以當孩子做了正確的事情,是家長不妨對孩子進行誇獎,而這就需要家長平日裏對孩子多一些關注。

總之孩子不聽話並不是孩子真正想表現的行為,家長如果想要改正孩子不聽話的情況,就應該多對孩子進行關注,多對孩子進行誇獎,這要比一味的批評有着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