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在抱怨孩子離開了自己就不能夠生活,沒有主見,不能自己拿主意。家長可以抱怨孩子一大堆,但是都沒有想過自己的問題,孩子為什麼會缺乏獨立性?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長造成的。就比如説是在選衣服的時候,家長總是會把自己的意見強加於我們的頭上。
這類做法其實就是親子界限沒有確定,親子界限的確定,有助於孩子的獨立性的培養。
------引言
小麗一個全職的家庭主婦,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她感覺到特別的吃力,一個孩子總能夠把她磨得夠嗆,但是她的同學小月跟她截然相反,小月不僅要上班,還要照顧自己的孩子,但是她活得似乎比自己精緻很多。
小麗感到很奇怪,有一天她帶着自己的寶寶去小月家玩。到飯點的時候,小莉先把孩子餵飽,然後才匆匆地吃幾口飯。但是小月僅僅只是把孩子要吃的東西擺在孩子的面前,沒有喂孩子吃飯。
當孩子吃完的時候,小月也吃完了。小麗這才想到原來小月的輕鬆是讓孩子更加的獨立,自己的做法就會讓自己勞累,並且讓孩子依賴自己,讓孩子缺乏獨立性。這就是親子界限沒有弄清楚的結果。
不夠獨立對孩子的影響1.難適應環境的變化
孩子缺乏獨立,那麼就是對家長過於依賴。在自己的家庭裏面,孩子什麼事情都可以讓自己的家長來解決,但是在外面就不一樣了,當孩子離開了家庭,那麼他面對的就是一個全新的環境,沒有人能夠遷就他,也沒有人可以照顧他。
他可以依靠的只能是自己,但是孩子缺乏獨立,他就很難適應這種環境的變化,他可能會變得內向,那這樣久而久之的話,就對他的發展非常的不利。所以當家長的要學會確定親子界限,讓孩子獨立一點。
2.性格變得內向
孩子其實很容易就能夠發現自己與別的小孩子的不同之處。就好比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知道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子,自己做很多的事情,但是對於缺乏獨立的孩子來説,這些事情在家裏面都是家長幫自己做的。
那麼這樣的話就會讓孩子與其他人變得不同,孩子也會意識到這一點,可能會認為自己比別的孩子差。那麼長此以往的話,孩子就會變得內向,不愛與別人説話。
3.安全感缺失
一個缺乏獨立的人就會非常的依賴別人,可能把別人看成自己的全世界,認為離開了別人,自己什麼事也做不成。那麼他也會擔心自己會被別人拋棄,如果被別人拋棄的話,自己可能都活不下去。
其實這種想法就是安全感缺失,因為他不能夠依賴自己好好的生活下去,一味的想要依賴別人。同時,這種依賴別人的性格,也可能會讓別人難受,那麼也會增大別人拋棄他的概率。
1. 無條件溺愛
我們都知道溺愛並不是一個特別好的詞語,但是家長往往會把這個詞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他們會溺愛孩子。過度的溺愛,往往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非常大的不利影響。
家長可能擔心自己的孩子,怕自己的孩子吃苦,所以久而久之小孩子也不喜歡吃苦,這讓孩子缺少了很多鍛鍊自己的的機會,也會缺少獨立性。
2. 對自己的孩子沒有自信
家長之所以想要包辦孩子所有的事情,其實也是擔心孩子做不好,這從側面説明家長對孩子是沒有信心。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並不能夠很好地完成這些事情。
但是真正對孩子有幫助的,應該是讓孩子勇於嘗試,給孩子多一點自信,多一點信心,讓孩子可以嘗試自己所沒有做過的事情這樣的話,孩子的動手能力為提高,獨立性也會提高,家長也會更加放心。
1.給孩子留出足夠的空間
給孩子留出足夠的空間,可以讓孩子培養自己的獨立意識。讓孩子早一點能有一個自己的房間,那麼他可以自己獨立的做很多事情。
比如説自己負責打掃自己的房間,自己負責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同時給孩子獨立的空間,也會培養出他自己自我意識。
2.培養獨立意識
一個孩子缺乏獨立意識的表現在於他處理事情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解決,而是想要父母的幫助。所以作為一名家長首先應該就要培養出孩子的獨立意識,孩子擁有了獨立意識,才會進一步的擁有獨立性。
只有思想到位了,他才會行動到位。所以這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家長也要嘗試着讓孩子自己解決。
3.讓孩子直面挫折
挫折是一個人一生中在所難免的,但是作為一個小孩子,他可能會討厭挫折,或者是不喜歡挫折。但是家長應該明白挫折會讓孩子更加的進步,可以讓孩子更快地成長。所以家長就要讓孩子正視挫折,讓孩子更加進步。
總結想要孩子更加的獨立,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學會放手,只有放手了,才會讓孩子有一個更加寬廣的空間,讓孩子成長。希望所有的家長都可以明確親子界限,讓孩子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