癢……癢……癢!每年一到這個時候,很多人的皮膚問題一下子集中爆發:皮炎、濕疹、銀屑病等等。從臨牀數據來看,冬季皮膚科問診率往往要高於其他季節。特別是濕疹,可佔皮膚科門診量的20%!
案例
70多歲的李阿姨一入冬就開始發紅疹,癢得要命,
醫生診斷為“乏脂性濕疹”,李阿姨很疑惑,難道自己“濕氣”很重才導致濕疹?醫生告訴她,冬季濕疹高發不一定就和濕氣有關!
1 濕疹代表“濕氣重”?
誤會太深!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表皮炎症,急性發作時多呈現為紅斑、丘疹、水皰等,有一定的滲出液,伴隨有劇烈瘙癢症狀;而慢性發作時常常呈現出苔蘚樣皮膚病變,容易反覆發作。
至於濕疹到底和“濕氣”有沒有關係,實際情況就比較複雜了。
1 和“濕氣”關係不大的濕疹
濕疹的具體發病機制仍然在不斷的研究更新當中,而濕疹的病因也是繁複多樣,以下是4種常見的、無濕氣亦可發病的濕疹。
乏脂性濕疹
又稱冬季瘙癢症、裂紋性濕疹,根本病因是皮膚乾燥缺水而導致了損傷。比如李阿姨,本來冬季空氣乾燥就容易讓皮脂腺收縮,引起皮膚瘙癢,再頻繁用過燙的水洗澡,會進一步破壞皮脂膜,使皮膚不能保存足夠的水分,才加重了乏脂性濕疹。
手部濕疹
很多常年用雙手勞作的人容易患上此病,手部皮膚由於長期接受各種外界刺激物質而引起了複雜的炎症反應。
不僅會讓皮膚乾燥、暗紅斑增多、瘙癢腫脹,還容易有角質增生、指甲變厚等。冬季皮膚保濕困難,手指活動時還可能出現皸裂、紅血絲、出血等問題。
小腿下部色素沉着脱屑濕疹
這其實是一種下肢靜脈曲張引起的常見皮膚病變。由於下肢淺靜脈瓣膜功能不全、靜脈壁薄弱等,影響了血液迴流,連累皮下毛細血管微循環也出現問題,造成色素沉着、瘙癢、發紅疹、脱屑、脹痛等,甚至會形成潰瘍。
過敏性濕疹
過敏體質的人,在接觸到某些毛髮、花粉、纖維、灰塵、細菌等外界刺激物質時,容易引起過敏性皮炎。一般來説春夏季高發,但冬季風險也不低,換季衣物、寵物換毛、霧霾增多、植物落葉等都可能成為過敏原。
2 與“濕氣”密切相關的濕疹
在中醫理論中,濕氣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因素,有外濕和內濕之分。
外濕多指的是濕邪,如果秋季濕邪入體,到初冬遇到冷空氣激發、免疫力低下時就可能引起皮膚病;內濕則多指痰濕、濕熱等,多與飲食不當、免疫力低下、脾胃虛弱、內分泌失調、情緒不良有關。
中醫認為,外濕、內濕、內外濕結合都可能引起濕疹,濕氣不除,濕疹就難以根治,常見的有以下3種:
手足癬
本質上來説,手癬和足癬都是由於真菌感染引起的,在天氣濕熱時更高發,表現為水皰、丘疹、糜爛等症狀;進入冬天以後則會轉變為乾燥、破裂、疼痛。
由於該病在濕熱的環境中更易發作和加重,因此可歸類為與濕氣有關的一種濕疹。
浸淫瘡
是一種泛發性濕疹,初時小如疥、瘙癢不斷、蔓延不止,撓抓後滲出黃水、浸淫成片。中醫認為,這是典型的濕氣充於腠理、浸淫皮膚而引起的濕疹。
錢幣狀濕疹
又稱為盤狀濕疹,手背、四肢外側、背部等出現硬幣大小的圓形紅色斑片,上面還可能有丘疹、水皰、輕度糜爛、滲出和結痂等,多在冬季復發或加重。這種局部的濕疹有時是內濕導致脈絡瘀堵而引起的。
2 冬季少做這些事
護膚要細心
很多人覺得皮膚病都是小問題,的確,很多皮膚病有一定自限性,有望自愈。但同時也要認識到,皮膚病有季節性,複發率非常高,一旦拖延不治,再加上錯誤的做法,就可能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
而且皮膚病的成因複雜,直接影響到治療方案的制定,因此大家不要自行臆測,一定要到醫院找出病因後對症治療。
此外在冬季這個皮膚病高發的時期,有些生活習慣要做出相應調整。
1 燙洗、搓洗、頻繁洗
天氣轉涼以後,人體皮膚和外界温差加大,導致水分更易揮發,因此保濕困難。頻繁洗澡並不能有效為皮膚補充水分,因為皮膚保濕要依靠皮脂膜來調節,熱水反而會消融皮脂膜,使皮膚更加乾燥。
因此普通人每隔2~3天洗一次澡即可,皮膚較為乾燥者每隔5~7天洗一次即可。注意水温保持在接近體温左右即可,還要避免大力搓洗。
可選用弱酸性、含有潤膚成分的沐浴露或香皂,避免使用磨砂產品。浴後立即用具有保濕滋潤功能的護膚品塗抹全身。
一般不建議用橄欖油等不含生理性保濕成分的產品作為保濕劑,適宜選用較為滋潤的潤膚劑,比如維生素B12尿素乳膏、潤膚乳等,使用時用量也要夠。
2 空氣加濕、除濕過度
易過敏者要遠離過敏原,保持室內乾淨、空氣濕度適宜,如果室內比較潮濕陰冷,就不適合使用加濕器了。加濕器、空調等清潔使用不當,也可能滋生病菌並污染空氣,成為濕疹發作的刺激因素,因此過度加濕或除濕都不可取。
3 飲食攝入不合理
一些動物食材中含有大量動物激素,可能會促使人體內的某些機能亢進或代謝紊亂,引起內分泌失調,進而誘發濕疹,有過此類發病史的人要注意。
許多蛋白質食物,如畜禽、魚類、海鮮、蛋、奶等,和某些蔬菜、水果均含有較多的生物活性物質,對有些人來説有可能引起過敏性濕疹,要注意忌口。
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如酒、辣椒、葱、蒜、韭菜易引起炎症擴散,患有皮膚病的人都應該限制食用。
3 冬季護膚有“法寶”
那麼除了藥物治療,冬季還有沒有什麼保養皮膚、改善濕疹的好方法呢?
1 巧用地膚子緩解濕疹
地膚子解癢止癢;馬齒莧能清熱涼血、去紅;苦蔘燥濕去油。每天一次或隔天一次,有助於緩解濕疹、過敏性皮炎、激素依賴性皮炎等。
地膚子緩解方
【材料】地膚子、馬齒莧、苦蔘各5g。
【做法】地膚子、馬齒莧、苦蔘打成細粉放入鍋中,加入2000ml清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煮20分鐘,倒出晾涼;將面膜紙或紗布放入藥湯中浸濕,擰至不滴水,敷在患處3~5分鐘,重複五六次,再用清水洗淨患處即可。
【提示】使用前可諮詢醫師。
2 巧用“天然抗生素”
馬齒莧的抗菌消炎、消腫的功效很突出。馬齒莧富含維生素A,能促進上皮細胞修復,有助於治療皮膚潰瘍。
馬齒莧+玉米鬚
【材料】玉米鬚3g、馬齒莧2g、蒲公英1~2g。
【做法】用沸水沖泡即可。
【提示】這三種食材煮水喝,有助於清熱祛濕、消水腫、抗皮膚炎症。飲用前可諮詢醫師。
馬齒莧+綠豆芽
【做法】新鮮綠豆芽和新鮮馬齒莧搗成泥,混合調勻,加入適量蜂蜜,將藥糊塗在紗布之上,敷於患處。如果有濕疹或皮炎,直接搗碎後敷在紅腫處或和點蜂蜜敷在患處即可。馬齒莧煎水淋洗、外敷都可以。
【用量】一天敷2~3次,每次敷20分鐘。
【提示】清熱利濕,涼血止痛,調治瘀熱。使用前可諮詢醫師。
【來源:北京衞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