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覺得現在的男孩子越來越“娘”,女生卻越來越“漢子”。在這種現狀的背後,性別偏差可能是主因之一,而這種偏差很可能是父母在孩子幼兒時埋下了“問題種子”。
我們對於自己以及其他人性別的正確認識稱為“性別認同”,它是兒童成長髮育的一個必經階段。有研究表明,兒童期性別認同異常可能會使孩子社會適應能力差,導致同伴對其接受程度差,成年後更容易產生性取向障礙。因此在性別認同形成期,如果不重視孩子性別認同的建立,可能會對孩子造成一生的影響。
兒童性別認同的形成和發展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先天因素和後天的社會因素。後天因素是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例如父母及家庭環境、老師及教育等。而幼兒期的主要生活環境主要圍繞在家裏,因此父母及家庭因素佔據着早期的主導地位。
有學者發現,父母的教養方式會對兒童性別角色的形成和發展產生最初的、最直接的影響;家長的性別角色期待與幼兒性別特徵有明顯的相關性。也有學者發現動畫片不僅對幼兒選擇玩具的類型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還對其職業期望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有助於改變兒童已有的性別刻板印象[1]。
家庭教育最先對幼兒的性別認同產生影響,這個就成為了建立正確性別認同的基礎。因此家長首先應該自身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進行合理的家庭教育。
家長要有平等的性別觀念。家長不要和孩子開比如“你怎麼像個女孩子一樣”這樣帶有性別歧視的玩笑,也不必着急讓孩子進入角色分類,在為孩子挑選的衣物、玩具、輔導讀物時,不要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孩子在觀看動畫片及閲讀課外讀物時,要為孩子篩選,注意男性與女性角色的平等性。研究發現:幼兒期的寶寶雖然對性別開始有了初步印象,但還不會對應自己的性別。這時去性別化的教育可以消除幼兒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使幼兒的意識不受男女性別的限制,他們的興趣愛好和思維模式可以不受性別的限制得到充分的發展,也可以讓孩子正確認識兩性之間存在的生理差異,獲得正確的性別認識,樹立科學的性別觀念[2]。
很多父母在孩子出生前都會期待自己的孩子是男孩或女孩,如果孩子的性別與父母的期待不同,很多父母會按照自己的期望性別改變孩子的衣着以及教養方式,這樣會讓孩子質疑自己的性別,從而影響性別認同的建立。
父母要有健全的性知識結構,如果孩子有性別問題的疑惑,不要回避,要明確的給出回答,給孩子提供性別信息,樹立正確的性別意識,有助於為孩子認識性別角色樹立榜樣。
家庭教育在幼兒性別認同的初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因此家長一定要為寶寶樹立好榜樣,保持正確的性別觀念,直面孩子的性別問題,讓孩子意識到兩性平等,在潛移默化中使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別認同,為他們健康的人格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新華.兒童性別角色認同研究現狀及教育策略[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9)
[2] 程明媚,曲殿彬.幼兒教育性別中立化:讓幼兒迴歸純真本質[J].基礎教育研究,2018,No.489(1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