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媽
乖巧聽話,在很多家長看來是孩子非常優良的品質。
所以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無時無刻不在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更乖巧,更聽話。
四句口頭禪,很多家長經常隨口説,殊不知聽話的孩子沒主見
第1句話:不行,我是你媽,你得聽我的
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很多媽媽會非常強勢地要求孩子必須得聽自己的。
比如孩子在玩積木的時候玩得正開心,媽媽卻跟孩子説趕緊洗手過來吃飯了,孩子説我還想再玩一會兒,把這個積木堆起來再吃。
媽媽卻沉下臉來説:不行,先吃飯!潛台詞就是
“我是你媽媽,你什麼都要聽我的”。
這時候孩子如果還不聽話,可能媽媽就要動用武力了,最後只能是孩子妥協。
孩子小的時候是不可能跟父母對抗的,
父母每次都特別的強勢,就會讓孩子知道反抗是沒有用的
,這些孩子慢慢地就會變得乖巧聽話,完全按照父母的意識來行事。
這時父母已經把孩子教育得有奴性心理了,孩子以後做事容易沒有主見。
第2句話:你乖,媽媽就給你買糖或者買玩具
糖或者玩具對於孩子來説是極具誘惑的東西,
當媽媽拋出誘餌,只要乖就能買的時候,孩子在強大的誘惑下就會表現出很乖巧。
這種乖巧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學會揣摩媽媽的心思,
迎合媽媽沒有了自己的主見
,這其實也是一種奴性的心理。
媽媽用孩子喜歡的東西來把孩子教育得很聽話,並不是一件好事,反而會讓孩子沒有了主見和進取心。
第3句話:你再不乖,媽媽就不要你了
這一句話可以説是
殺手鐧
,也是很多媽媽特別喜歡用的。
商場裏面孩子看到一個玩具,想買的時候媽媽不願意買,孩子就哭了,媽媽這時候來一句“你再哭,再不乖我就不要你了”,説完媽媽還自己自顧自的走了。這時候孩子趕緊一邊抹眼淚一邊跟上媽媽,內心裏面卻是萬分的委屈和無助!
媽媽説不乖我就不要你了,在媽媽看來這是一句嚇唬孩子的話。但是孩子心靈比較純淨,聽到媽媽這麼説他就當真了,所以內心會很恐懼媽媽真的不要自己,趕緊把自己的小脾氣收起來,做一個聽話的乖小孩。
沒有了自己主見和意識的孩子,就沒有了創造力。
第4句話:你看看人家亮亮多聽話
對於孩子來説傷害最大的是父母,總是覺得自己很差,別人很好。
別人家的孩子就成了父母打擊孩子的武器。
希望孩子聽話,就要把孩子的性格引向小區或者鄰居某某家非常乖巧聽話的孩子。
孩子在性格形成期的時候,家長一味地引導孩子要乖巧,要聽話,就會容易讓孩子朝着這個標準改變,孩子的奴性心理就產生了。
有“奴性心理”的孩子很乖巧,似乎很好帶,但其實這些孩子內心很受傷
薇薇是一個4歲的小女孩,是小區裏面有名的乖巧聽話的女孩,但是這種乖巧聽話卻也讓爸爸媽媽覺得很無奈。
有一天薇薇從幼兒園回來,老師要求用柚子皮做一個燈籠,薇薇興沖沖地回來,發現爸爸在加班,媽媽在做家務,就
不敢告訴爸爸媽媽。
等準備睡覺的時候,薇薇還
磨磨蹭蹭
的。媽媽問她為什麼不睡覺,她才支支吾吾地説,老師説要做一個柚子的手工,媽媽説現在小區的水果店都關門了,明天幫她去跟老師解釋一下。
薇薇想起放學回家的時候,看到隔壁的阿姨拎了幾個柚子,本來想跟媽媽説去隔壁家阿姨借的,但是卻沒有説出口。
第2天媽媽送薇薇上學的時候有點遲了,也忘記跟老師解釋了,結果全班就只有薇薇沒有做柚子燈籠,
結果被老師狠狠地批評了,也被同學笑話了。
放學回家薇薇一個人躲到房間裏面哭,媽媽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頓時覺得孩子太乖也不是一件好事。
心理學家:孩子太乖,過於順從,凡事聽別人安排,因此失去自主做事的主動性!
這些孩子主觀能動性創造力就會差一些。
家有乖孩子,父母從三個方面積極引導,避免孩子有奴性心理
第一方面:多讓孩子選擇
也就是在給孩子下任何決定的時候,要
跟孩子商量諮詢,讓孩子學會自己選擇。
比如週末去公園玩還是去遊樂場玩?出門是穿裙子還是穿衣服?興趣班是學鋼琴還是學小提琴?這些家長都要跟孩子進行商量。
才能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可以為自己做主的掌控感。
第二方面:激發孩子的權利
告訴孩子你的東西不想給別人就不給,這是你的權利。
上課的時候你想發言就舉手,發言也是你的權利。
在家裏媽媽叫你做什麼事情,你非常不想做的話也可以拒絕,這是你的權利。
只有
當孩子瞭解自己的權利並行使自己權利的時候,才能擺脱唯唯諾諾的奴性心理。
第三方面:家長不要過於強勢,讓孩子成長的環境更寬鬆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
不要用權威去綁架孩子
,而是多給孩子寬鬆的生活環境,尊重孩子,聽從孩子的建議。
乖孩子的心理問題更重,媽媽要早了解早矯正。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