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觀看我們的文章
問小學生家長最煩惱的事情是什麼?估計大部分都會説是孩子做作業的問題。真是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
多數父母,氣歸氣,
畢竟親生,算了!
但台州有位爸爸,
對於不寫作業的兒子,
動真格了!
懲罰的方法有點恐怖!
以下視頻來源於
台州文化生活頻道
前幾天的一個晚上,
6點多,
椒江海門派出所接到一男子報警,
説自己讀小學的兒子
在太公家裏走失了。
民警馬上趕到了男子提供的地址,
椒江烈士山腳下。
但過去後,民警們覺得不對勁了,
烈士山半山腰沒有住宿的地方 。
家長為什麼説孩子在太公家走失呢?
男子説,
嗯,這個太公家,其實是太公的墳地!
原來,孩子作業沒完成,
當爹的,那個氣呀,
我教育不了你,
那就讓老祖宗來管管!
於是就把孩子帶到太公墳前罰站,讓他反思,
並把孩子鞋子拿掉,
而自己堵在下山路上,不讓孩子下山。
這當爹的心真大!
大晚上讓孩子一人站在墓地,
就不怕把孩子嚇出病來?
男子説,一開始兒子還是老實站着反省的,
自己就去離墳地十幾米的地方打電話。
也就接了個電話的功夫,
回頭兒子就不見了,不見了!
他擔心孩子掉進山坑或者躲起來了,
於是馬上報了警。
天黑了,民警一邊搜索
一邊喊孩子的名字。
山裏漆黑一片山路也不好走,
有小石子也有百足蟲,
孩子又是赤腳,
怕他躲在什麼地方或者從山路上滑下去。
四個民警在山上找了四十多分鐘,
都沒發現孩子的蹤跡。
這時 趕來支援的巡特警,
在椒江黨校旁邊,
發現了一個赤腳的孩子,
經過證實,
這個孩子就是那個不見的小男孩。
警察好好地教育了這位父親。
俗話説: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但要掌握教育方法
不能太偏激!
許女士輔導孩子做數學題,講了大半個小時,金金仍然表示自己不會做。
許女士越來越焦躁,與兒子發生爭吵,許女士的丈夫聽到後,趕緊安撫兩人,並接手了孩子的輔導任務。回到卧室後,慪着氣的許女士,竟然拿起平時偶爾服用的安眠藥,一口氣吞下7顆,被丈夫送往醫院急診。
許女士家屬説起病史,讓接診醫生肖政哭笑不得,趕緊為許女士進行相關檢查、治療。“這是第一次見到家長因輔導作業而服用安眠藥的情況”,該院消化內科丁祥武主任介紹,該科收治的因慪氣而大劑量服用安眠藥的病人,多因情侶、夫妻甚至婆媳間吵架情緒失控所致。
浙江的吳先生給記者傳來一張照片。這張照片裏,吳先生正在輔導孩子寫作業,自己的手卻被黑色綁帶綁在了身後。
吳先生説:“還不是實在沒辦法了。反覆講過的題,還是一遍遍地錯,我心裏那個火啊,忍不住會打兒子。”
一名媽媽在社交網站上,分享了女兒“懟”自己的視頻。不禁讓人感嘆,這小口才咋就不運用在作文上呢,
“你的孩子就是笨蛋,反正也是你生的”,“以後也別説小美女上車了,你的孩子根本不是小美女。”“就你現在的態度,能教我學習嗎?”最後小女孩得出結論,就你這個媽,我還能要嗎?
輔導作業對於家長太難了,你怎麼看?
“這麼簡單不會做,你幹什麼吃的?”“這麼笨呢,説幾遍了不會記?”……每當輔導孩子的作業,不少家長就不自覺開啓了“吼叫模式”,甚至患上“恐輔症”。一組家長“崩潰吼叫式”輔導作業的視頻更是在網上久傳不衰。
不寫作業母慈兒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如此難題如何破解?專家認為,長期吼叫對於孩子身心發育和成長無益,建議家長客觀看待作業性質,少吼孩子,同時逐漸嘗試“零吼叫”。
“家長也知道‘吼叫式’輔導作業不對、孩子壓力大等,但就是控制不住,根本原因是競爭和評價機制造成的。”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孫宏豔説。她認為,眼下孩子的成績跟很多東西掛鈎。比如,將來要讀的學校、未來的工作等。“根本上還是競爭和評價的‘指揮棒’指的方向不對。”
在孫宏豔看來,“吼叫式”輔導作業“有百害而無一利”,對孩子的行為、情緒、心理、精神等都會帶來負面影響。行為上,動不動對孩子“吼叫”,將遏制孩子的創造力。“容易把孩子的好想法嚇回去。輕鬆愉快的氛圍,將促進學習。”情緒上,家長的吼叫可能造成孩子焦慮、膽小、抑鬱、晚上睡覺不踏實等;心理方面,長期“吼叫”將降低孩子自信,厭惡學習。“人對自我的判斷其實來自於別人的評價。爸媽總是訓斥,慢慢就降低了其自信,強化了自卑。”精神方面,精神狀態不好,焉頭搭腦、唯唯諾諾,甚至可能受到精神刺激。
那麼,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時,究竟該用什麼姿勢呢?孫宏豔給了四點建議。
首先,最根本的是家長要轉變對作業的認知觀念。“不會有哪次作業影響和改變人生”,把作業看成只是學習的診斷手段,心態就會好一些;第二,家長要學會自我情緒管控。“想發火時,不妨深呼吸三次,或者出去走一下;又或者,滯後三分鐘再與孩子説話。”第三,做減法。“暴怒和情緒差是一種壞習慣。矯正壞習慣要用‘減法’。比如原來一週‘吼’五次,制定目標要求自己下週‘吼’兩次,慢慢遞減直至‘零吼叫’。”最後,家長要真正給孩子具體的幫助,而不是停留在嘮叨和訓斥上。“教育是一個‘三分教,七分等’的過程,需要提供具體的方法,更要等待孩子成長。比如怎樣改掉馬虎的習慣,怎樣讓孩子動感統合,眼看的和腦袋想的,協調錶達到筆尖上。”
謝謝您的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