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天氣冷的時候,就想喝一碗熱騰騰的湯。喝湯對於很多人而言不僅是一種吃飯的儀式,更是養生進補的一種方式。
而很多注重養生的人,在熬湯的時候會添加一些藥食兩用的食材,增加補益效果,那你知道有哪些材料適合冬季煲湯使用嗎?
1
放對輔料,營養加倍
煲湯要放料,但也不能隨意放料。食療養生也講究順應天時,放輔料時要識別其屬性和功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補益效果。
1 潤肺滋陰——玉竹、麥冬秋季氣候乾燥,燥邪易傷肺,進而不少人有 口乾、上火、鼻塞 等症狀;此時步入冬季,寒氣來襲,空氣質量降低,肺臟就更容易受損。
根據中醫四時養生的原則“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因此 冬季養生更強調潤肺滋陰 。
玉竹和麥冬都屬於百合科植物,二者都是養陰生津的常用藥材,煲湯時可以添加 10克左右 的量。
玉竹 具有 滋陰潤燥、養胃生津 之效,常用於 燥熱咳嗽、咽乾口渴、虛勞發熱 等症。
麥冬 養陰潤肺 ,還能 清心除煩、潤腸通便 ,而且現代醫學證實其有促進胰島細胞功能恢復、幫助降血糖的作用。
提示 : 寒性體質、經常腹瀉、有風寒咳嗽的人羣 都不適合吃玉竹和麥冬。
2 補腎固精——枸杞、芡實俗話説“一秋腎三虛”,秋冬交替之際也正是腎臟較為虛弱的時候;而且冬季主閉藏,腎則有藏精之能,因此冬季宜補腎。
在中醫學認識中, 枸杞 主要有 補益肝腎、益精明目 的功效,常用於 肝腎陰虛引起的頭暈、視力減退、夜盲症 等;另外現代醫學也證實,其所含的枸杞多糖能幫助 調節人體免疫力、對抗腫瘤 。
枸杞雖補腎精但卻不固澀,對吸收較差的人來説,容易流失營養,這時就可以添加一些芡實。
芡實 主要作用是 固澀收斂、補脾止瀉、除濕止帶 ,多用於 脾虛久瀉 。
注意 :兩種材料都不適合本身火盛、食滯不化、大小便不利者。
3 補血健脾——桂圓肉、山藥隨着天氣漸冷,很多人容易出現 手腳冰涼 的情況,而 補氣血 則能起到改善作用;另外,人體新陳代謝也開始變得緩慢,再加上冬天人們偏好高脂、高熱量的食物,容易引發各種 脾胃不適 。對此,推薦在煲湯的時候加入 桂圓肉和山藥。
桂圓肉 性温味甘, 益心脾、補氣血 ,對於 心脾虧虛、氣血不足引起的失眠、健忘、驚悸症狀 有一定作用。
山藥 既 健脾益胃、助消化;又滋腎益精;還潤肺養陰 ;特別適合 冬季脾胃虛弱人羣進補前食用 。
料加得好,還要煲法正確才能更好地獲取營養,因此,煲湯的一些禁忌一定要提前知曉。
2
煲湯有三忌
0 1 一忌中途加冷水中途添加冷水會使肉質收縮, 影響湯的風味 。最好在一開始就加入 比材料多3倍左右的水 ,若中途實在要加水,應該加熱水。
0 2 二忌早加鹽鹽放太早會使肉中的蛋白質凝固,不易溶解,也易使湯色發暗。推薦在 出鍋前加入鹽 。
0 3 三忌煲太久很多人一鍋湯一煮就是四五個小時,認為煮得越久,營養滲入越透徹,但其實熬煮的時間越長, 營養素的流失越多、損壞越多 , 湯中的嘌呤含量卻越高 ,對高尿酸人羣更不友好。
肉湯一般 0.5-1小時 左右即可,而像燉骨頭、豬腳、蹄筋之類的可以煮久點,但 不要超過3小時 。
除了煲湯的方法要注意,喝湯也要注意避免“誤區”。
3
喝湯要注意避免“誤區”
1 只喝湯不吃肉?熬了很久,肉中的營養都在湯中,多喝湯就夠了?
其實湯的營養遠不如吃肉 ,而且湯中的食鹽、油脂含量並不低,肉湯中的嘌呤更高,也就更容易 引發 肥胖、高尿酸症、痛風 等。但不論是吃肉還是喝湯,都應該 保持適量 。
2 湯泡飯易消化?不少人喜歡在米飯里加點湯,吃湯泡飯。 實際上經過湯汁浸泡的米粒相對會更軟滑,利於下嚥,但是缺少了牙齒的充分咀嚼, 胃腸的消化吸收負擔卻更重 了。
長期如此,對腸胃健康十分不利, 養分也無法徹底吸收利用 。
3 特殊人羣喝湯法則①高尿酸人羣要少喝,痛風急性發作期不喝肉湯 。因為肉在燉煮的過程中很容易將嘌呤溶解於湯中,加重病情。
②高血壓患者拒絕高鹽湯 。“高鈉”是高血壓的“頭號敵人”,因此煮湯的時候要少放鹽並少油。
③膽囊炎、高血脂、肥胖人羣拒絕濃湯 。此類人羣要嚴格控制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因此,像豬腳湯、骨頭湯等熬得雪白的湯最好少喝,若實在想喝,煮之前先將肉焯水,喝前先撇油。
④胃酸多的人飯前不喝湯 。空腹喝湯有促進胃酸分泌的作用,胃酸多者應先吃點少油蔬菜,再少量喝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