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奶球媽咪(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養兒防老”和“有車有房有錢有事業,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香”是當今這個時代,年輕人與父母一輩在育兒觀念和養老觀念上的最大區別。
隨着經濟的發展,源自於西方的獨立和個人價值優先的思想衝擊着傳統的國人的迴歸家庭觀念。
誠然,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攜帶着許多糟粕,甚至已經成為了當代男女比例不平衡等社會問題的一大根源,實現個人價值和個人獨立,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其實從90年代起,不婚主義,丁克主義蔚然成風。到今天,時下許多年輕人都有恐婚恐育的心理,這就導致了儘管當代年輕人很大一部分,擁有對比父母那一代更好的經濟能力,但是在生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已經出現了完全與父母一代相反的選擇。
有錢養老,看似是一種被廣泛接受的新趨勢,但是它真的可以為長久廣泛之計嗎?
01養老問題的殘酷現實:金錢彌補不了孤獨
小嶽是一名養老院護工,已經有十年工作經歷的她,接觸了上百個在養老院生活的老人,由於這家養老院的條件不錯,所以在這裏居住的老人大部分都並不窮苦,但這些老人大多數都沒有子女定期探看,如果身體條件不允許,就請護工來照顧自己,而小嶽的主要工作照顧這些行動不便又孤獨的老人。
“他們是真的太孤單了,只要子女來看望他們一次,他們就能夠高興好幾天。他們往往很難擁有這樣的快樂。”這是小嶽工作以來最大的感受。
小嶽和我們説,她工作十年以來,記憶最深刻的是一位姓韓的老大爺,“他身子骨很硬朗,一輩子沒結婚,早年當過兵,後來下海經商做小買賣有一些積蓄,談吐幽默風趣,人也很紳士,是所有人都羨慕的老年狀態。”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位看似人人羨慕老人,卻在一次上廁所意外摔倒而高位截癱,只能夠請護工照看。不止一次,他對着小嶽哭着説自己很羨慕那些有孩子有老伴兒的。
“其實不止韓大爺這樣孑然一身的人,很多人有孩子還不如沒有。”是小月在醫院,在養老院的許多護士護工都見慣了那些“聊勝於無”的子女,有的為了繼承家產不管老人死活,有的則相反,為了老人活着的退休工資甚至瞞報老人的死亡。
“這些老人把養老寄託在了金錢上,但是我們見慣了,不管是那些只為了盈利的養老機構還是那些見財起意的子女,他們的目的只是錢,而不是老人,他們不會管老人的心情是不是孤獨,甚至不管老人的死活。”
02養老問題的矛盾根源:老齡化社會導致養老壓力
隨着上世紀中國人口“爆炸”的出生60 70年代人進入中老年時期,中國社會的老齡化問題開始逐漸顯現。
在“一胎”政策下以及經濟發展“優生優育”觀念的影響,目前的青壯年勞動力數量明顯不能夠完全負擔養老的任務。
老年人口多、社會養老資源還不能夠完全跟上,甚至一些錯誤的養老觀念都為養老問題壓上了沉重的砝碼。並且,這將會是一種持續的態勢。
據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00後與10後人口比重存在較大差異,不論是在人口基數還是男女比重,10後人口結構的狀態並不理想。
10後的父母絕大部分80 90後,這是目前新一代的青壯年勞動力,也是第一代老齡化社會的擔重擔者。他們面對的不僅僅是要承擔與父母一代人口比不同的負擔老人的重任,還面臨着以後他們的子女仍然延續着可能更加不平衡的,年齡結構比重所帶來的養老問題。
這一代也是深受“獨身主義”“丁克主義”影響的一代,在經濟壓力和流行思潮的雙重影響下,他們對於結婚和生育這件事情越來越消極,而這又加劇了老齡化人口比重和養老壓力,成為一個死循環。
03養老問題路在何方:“孝子不匱”才是良藥
儘管養老問題不是一個三兩下就可以容易解決的社會問題,它也需要每一個社會成員的思量和努力。
一個社會良性發展方向是能夠在主流引導之下包容其他更多的非主流次流思潮,形成百花盛開的繁榮局面,特別是在老齡化社會趨勢之下,能夠接受不婚不育主義的範圍應該有一個合理限制、一味地談金錢也決不能成為解決方案。事實上,一個孝順的孩子遠比金錢“靠譜”。
教育孩子看似和贍養老人是人生兩個並不相關聯繫的方面。但是對於孩子而言,親子關係是他們人生第一個與他人接觸的關係,與父母相處是他們人生交際的第一課。因此,家長要着重培養與孩子們的關係,因為無論恐婚、恐育、不能夠與父母長輩良好相處,其根源大部分來自於原生家庭。
一般來説,良好的親子關係如下:
(1)尊重孩子的人格,把孩子當孩子
“父母在等孩子感恩,孩子卻在等父母道歉。”中國傳統家庭的嚴格的父子倫理關係深深影響着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往往父母的“打是親罵是愛”將孩子與父母的距離越推越遠。
儘管父母為孩子的成長含辛茹苦,但是強勢的要求和武斷的決定讓許多孩子覺得苦不堪言。長此以往,缺乏溝通的家庭環境,容易導致孩子的叛逆和怨恨。這也是許多父母晚年回首發現與兒女漸行漸遠的孤獨來源。
(2)瞭解父母的需求,為孩子做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僅僅需要的是不斷“言傳”,更需要“身教”,而教育孩子學會“尊重”和“孝順”最直接到途徑是父母對其父母的態度。
試想一下,加入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尚且不耐煩,那麼有多大概率他的孩子會不耳濡目染成為同樣的人?
總而言之,養老問題不僅僅是我們需要看到的社會問題,更是每個人都需要認真思考的。這不是簡簡單單依靠“有錢”、“有孩子”就能夠解決的,也不能夠因為害怕“久病牀前無孝子”而恐婚恐育所可以避免的。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