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到底要取得什麼樣的成績,才能被輿論認可?

這句話來自小米2021全年財報後,一條網友的評論。

整段他是這麼説的:

“很疑惑,小米到底要取得什麼樣的成績,才值得輿論的認可。

就像一個得了98分的孩子,拿了成績單回家讓父母看,家長沒有任何鼓勵,反而上來就是‘你這孩子怎麼這麼笨,這兩分怎麼就拿不到手裏來呢’”。

這樣的評價,公平嗎?

這樣的評價,公平嗎?

當我們習慣於看這個公司市值又萬億、習慣於這家公司股票又漲了多少的時候,我們好像忘記了很多事實。

這個事實是關於一個小小的創業公司,怎麼逐步走到世界舞台的。

小米,一家成立於2010年4月的消費電子和智能製造公司。

2014年,成為中國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

2021年,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同時是最年輕的世界500強公司。

2021年二季度,小米AIoT平台已連接的IoT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及筆記本電腦)數達到3.75億。

成功者會引人注目,也更讓人對他下一次的表現有過高的期待。

這我們都知道。

但是企業和人一樣,面對大環境,他一樣會因為天花板而對當下焦慮,一樣會在探索新領域時遭受他人的質疑,一樣害怕一次考不好而讓家長失望。

當它偶爾表現不好的時候,請大家不要急於做判斷,因為那不是終點。

更可能是下一個給我們驚喜的轉折點。

01、小米改變了什麼?

2007年,蘋果手機剛發佈,雷軍作為發燒友,第一時間就購買了iPhone。

iPhone改變了手機的形態。在欣賞蘋果手機工業設計的同時,手機後面印着的一行字引起了雷軍的注意:加州蘋果設計,中國製造(翻譯)。這一行字讓雷軍很感慨,世界對於中國製造的印象還停留在組裝上。

最好的工業設計都是來自美國本土,世界級的品牌也大多來自西方世界,這讓他除了思考手機本身之外,也開始思考中國製造業和西方國家的差距。

《定位》的作者之一傑克·特勞特曾調查過中國對於品牌意味着什麼,調查下來就是劣質低廉的代名詞。

雷軍想到,中國到今天還沒有真正的世界級品牌,還依然是世界工廠。就拿他最關注的手機市場來説:

2009年這一年,在中國市場上,諾基亞依然以53.1%的關注比例獨攬半壁江山,成為最受用户關注的手機品牌,排在第二名的是三星。

那一年,三星用機海戰術在中國的高中低檔手機全面開花。同時,三星作為中國3G運營商終端定製合作伙伴,在3G市場也有較大作為。

索尼愛立信排在中國市場的第三名,獲得7.2%的關注度,隨後是摩托羅拉、LG,國產手機的關注度並不高。

在國產品牌手機獲得的關注寥寥無幾時,山寨手機卻橫行於世。2008年,中國山寨手機的出貨量已經達到1.01億部;到2009年,這個數字達到了1.45億。

在金山時期,雷軍和谷歌公司合作過《金山詞霸》手機端產品,在各種手機上嘗試過適配,在做天使投資人時,雷軍又投資了UCWeb,體會過各種手機操作系統的流暢性。

可以説,雷軍對當時市場型號爛熟於心,也注意到了山寨機對市場的侵蝕。

此外,雷軍也思考了許多其他的。比如,蘋果和安卓未來在移動市場如何大顯身手?比如,中國製造業的廉價形象能否徹底改變?再比如,自己再出手,應該在哪個領域精耕細作。

整個製造鏈條中的效率問題。那個時候他時常覺得商場裏買的東西簡直是天價,昂貴得不合道理。

比如,一件成本15美元的襯衣,在中國的商店往往要賣到150美元,定倍率有10倍之多,而一雙鞋的定價往往要在成本價的基礎上再加5-10倍,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觀察到這些,雷軍每天都在思考,為什麼製造業中生產和流通的效率長期得不到提高?為什麼商業運轉的中間環節的巨大耗損要讓消費者買單?

所有這些針對削減成本的努力為什麼都集中在10%的生產成本里,而從不向90%的運營交易開刀?

“商業領域需要一場深刻的效率革命”雷軍最終得出自己的結論。

很多米粉説小米改變了智能手機的競爭格局,加快了智能家居時代的到來,但是深挖的話,就會發現真正決定能做成這些事的關鍵是:

小米和雷軍對於商業效率提升的洞察、果斷執行和一直以來的堅持。

02、生意人賺快錢,企業家得人心

2018年4月,雷軍在湖北武漢大學做了一場小米6X的發佈會,並在會後向全體小米員工發送了一封電子郵件,郵件內容是:

小米董事會批准了一項決議,從現在起,小米正式向用户承諾,每年整體硬件業務(包括手機及IOT和生活消費品)的綜合税後淨利率不超過5%。如超過,我們將超過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還給小米用户。

這則消息被媒體報道後,有人認為這是雷軍的套路,上套政府賣好處,下套米粉多賣貨。但仍有不少用户認為,雷軍的這個説法是真心的,論據就是小米的商業模式和理念。

雷軍説:小米本質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這就是我們獨創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硬件+互聯網服務 +新零售。

即把設計精良、性能品質出眾的產品緊貼硬件成本定價,再通過自有或直供的高效線上線下零售渠道將產品直接交付到用户手中,並持續為用户提供豐富的互聯網服務。

硬件只是鐵人三項中的一環,相當於把其他互聯網公司引流的部分放在了硬件製造上,不僅能保證引流的效果,還能有微博的利潤。而後用硬件、互聯網服務和新零售三輪驅動。

商業模式一方面,另一方面是雷軍對於小米的鞭策。

雷軍説,創業8年,小米一直在思考:從古至今,商業世界變化紛繁,始終不變的是什麼?小米的答案是用户對“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的期待。

在件綜合淨利率不超5%的前提下,要做到“感動人心、價格厚道”,得拿出足夠的誠意和剋制貪婪的狠勁。足夠的誠意和可知貪婪,是雷軍對小米的鞭策。

雷軍説:“感動人心,價格厚道”這八個字密不可分,它們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產品不行,價格定再低也沒有人喜歡。要做到不逾越5%紅線的同時保持強大的競爭力,我們就必須堅持創新科技和頂尖設計,拿出遠超消費者預期的極致產品,還做到“價格厚道”,才能真正“感動人心”。

縱觀人類商業史,無論是汽車行業,還是PC行業,改變世界的偉大公司都是把好東西越做越便宜,讓越來越多人用到。

小米同樣認為,大眾消費商品應該主動控制合理的利潤,將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任何貪戀高毛利的舉措都將走向不歸之路。

價格低廉從來不是絕對的優勢,信任才是。

小米對於淨利率底線的堅守,更多是在商業模式思考和自我鞭策的基礎之上,只有逼到極致的效率,才有不被淘汰的產品和公司。

5%就是這樣一條紅線。

03、能把夢想落地的人,才最值得敬佩

如果説,雷軍創業之初就抱有改變製造業的夢想,那麼在創業幾年之後,一些目標已經陸續達成了。

雷軍認為,小米改造製造業的夢想,已經從1.0版本上升到2.0版本了。這個2.0版本,就是向中國製造業的上游拓展,深度參與中國製造業。

在內部討論時,雷軍説:“我們可不可以通過產業投資的方式,真正參與制造業上游的研發?這樣不但對上游製造業有真正的貢獻,也可以和小米眾多下游生態鏈公司產生協同”。

小米參與中國製造業變革的步驟非常清晰。第一步,小米和競爭對手們通過製造手機,與大量的行業製造商深度溝通,在和供應商長達7年的磨合中,行業的工藝水水平和製造能力得到整體提升。

以2013年小米推出的紅米手機為例,它給當時氾濫的山寨手機市場致命一擊,大量做山寨手機的企業被迫轉型。

與此同時,一大批正規的國產手機供應商成長起來,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不斷優化自己的能力,完成了對日韓企業的反超。

如果説用手機帶動製造業是小米參與中國製造的第一階段,那麼“小米+順為”的投資思路,以及打造眾多的小米生態鏈企業,則是用鮎魚的方式,促進了中國相關製造業的進步。

小米通過對產品的重新定義和設計,提升了中國產品的品質,讓生產製造商逐漸提升了生產工藝。

“我們是以坐10年冷板凳的心態投入製造業上游的”雷軍説。

這些行業回報週期長,與資本天生喜歡快錢的調性不符。因此基金沒有任何短期盈利的要求,小米帶給這些企業的,也絕非短期的訂單生意,而是從終端和未來角度出發,對被投企業的未來發展提供建議和指引方向。

而在投資這些企業時,小米總會問兩個問題,第一是5年之後你能做成什麼樣子?第二是小米如何幫到你?

實際上,小米希望可以和被投企業共同成長,並且幫助被投企業判斷未來技術發展的方向。科創板的出現,給了小米意想不到的收穫。

截至2019年12月,已上市和在申報的科創板企業超過180家,在這180家企業中,小米參與持股的企業就有9家。因此,小米也被稱為科創板推出後的最大贏家。

但是,令人感慨的是,小米佈局開始時,科創板還沒有誕生,這些企業也沒有上市的計劃。

有人感嘆小米的“幸運”,而雷軍卻説:“我們不是任何形式的投機主義者,只是命運更青睞有準備的人,僅此而已”。

縱觀小米10年多來的發展史,有人羨慕小米跑得快,有人嫌棄小米跑得沒有以前快,對小米更多褒貶不一的評價更多停留在公司層面。

而脱離這一層面,小米有沒有產品令你驚詫、有沒有模式讓你受啓發、有沒有“奇蹟”讓你受鼓舞。

如果有,那麼他就值得被認可!

口頭談論夢想的人有很多,羞於談夢想的人也有很多。

但一個早就財務自由的人,依然奮鬥在一線,在一點一點地將自己的夢想落地。

我想那些刻薄的、不認可的評論

任何人,應該都説不出口

參考資料:

範海濤:一往無前

何璽:雷軍説小米綜合淨利潤率永遠不超過5%,璽哥相信他是真心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03 字。

轉載請註明: 小米到底要取得什麼樣的成績,才能被輿論認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