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這樣那樣的“毛病”。
執筆:木子
定稿:蘇子後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的某些行為舉止常常會讓家長覺得出其不意,甚至有些時候,孩子們的某些特點還會被大人冠上“壞毛病”的帽子,但實際上,有些“毛病”反而是一種優勢,對未來發展有好處。
案例:孩子“壞毛病”很獨特
小劉的兒子今年3歲了,因為丈夫工作比較忙,所以大多數時候,都是小劉自己帶兒子,但時間上了,她發現自己兒子和同齡人比起來很難帶,身上毛病一大堆,讓人十分頭疼。
有一次,小劉帶着兒子去朋友家玩,剛好朋友家有個魚缸,兒子看到之後,一步都不願意離開,就連吃飯時間到了,也恍若未聞,整個人一動不動地站在魚缸面前。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飯後,小劉原本打算帶着兒子離開,可沒想到兒子死活不願意走,非要在再看一會兒魚,沒辦法,小劉只好跟兒子繼續在朋友家待着,直到天黑了,實在不能再拖延,小劉好説歹説,才終於帶着兒子離開了朋友家。
朋友笑着跟她説:“你兒子這股專注勁兒要是用在學習上,將來肯定是個高材生!”
等到離開朋友家之後,小傢伙的一張嘴就沒停過,一個問題接着一個問題,好像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勢必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甚至有些問題,弄得小劉都覺得招架不住。
其實,這種情況並不是第一次了,每次看到什麼有趣的事物,小傢伙就特別專注,整個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誰來打擾都不行。
小劉有時候覺得兒子專注力高是件好事,可有時又太耽誤時間,導致小劉都不知道該不該糾正兒子的這個“毛病”。
孩子身上有這3種“毛病”,家長偷着樂吧
▸話癆◂
很多孩子小時候都喜歡問“為什麼”, 好像沒有一刻能夠安靜下來,一張小嘴巴拉巴拉講個不停,可能剛開始,家長會比較耐心地解答,但孩子問的次數多了就覺得不耐煩,於是就隨便糊弄幾句。
但是,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如果自己家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喜歡不停地問問題,而且是每時每刻,説明孩子的大腦正在思考,思維正在發展,且語言表達能力強,性格外向,家長該鼓勵孩子才是。
這時候,家長最好不要打壓孩子的積極性,否則會影響他們的探索精神,如果家長應該耐心和孩子講解,陪他們尋找答案,帶着孩子一起學習,不僅孩子能瞭解到新的知識,家長也能提升自己的認知,甚至將來還會成長為能説會道的人才。
▸喜歡犟嘴◂
當孩子成長到一定年齡時,孩子開始學會和家長犟嘴,無論家長説啥,孩子總有話回應,甚至有時候還把家長懟得啞口無言。
但實際上,孩子頂嘴並不是他們故意挑釁,而是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一種方式。
另外,孩子和爸媽頂嘴是自我意識不斷提高的表現,也是變聰明的信號,這説明他們開始獨立思考了,語言表達能力也有所提升。
因此,家長這時候應該允許孩子先説,耐心聽孩子把話説完,讓孩子把自己的話表達完整,並且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不要盲目批評,要多聽孩子的內心想法,認真地去琢磨孩子説的話。
這樣一來,孩子有被重視的感覺,以後也會敢於提出意見。
▸愛搞破壞◂
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可以説是當之無愧的“破壞大王”。
不管是家裏的東西還是外面的東西,只要孩子抓到手裏,就難逃“魔爪”,導致家長每次收拾殘局的時候都忍不住想要發火。
但是,孩子愛搞破壞,其實也説明孩子具有較強的探索精神和動手能力,因為孩子在拆卸和組裝的過程中,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發展。
所以,家長可以適當準備一些玩具,隨孩子去擺弄,給予孩子更多的發揮空間,那就有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有助於孩子身心健康。
關於帶娃,你該知道的3件事
建立規則
當孩子成長到一定年齡段,有了自主意識的時候,家長就應該讓孩子多感受下規則,以及規則帶來的影響。
而家長在幫助孩子瞭解和尊重規則與秩序的同時,也需要建立一定的規章制度,嚴格要求孩子遵從規定,有助於孩子往後的意識培養。
科學育兒
每對父母都希望能把孩子教育好,但在這個過程中,各自使用的教育方式又不盡相同。有些家長比較直接、理性,但有些家長比較温和、感性,任何一種教育方式,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家長們應該借鑑一些正確的教育理念,不要一味地讓步,也不要強制性地發出指令,學會科學育兒,才能讓孩子成長為更好的人。
共同成長
無論是為人父母,還是為人子女,我們都是頭一遭,毫無經驗可言,但在日積月累的相處過程中,不僅子女在成長,父母同樣也在成長。
雖然在教育孩子這方面,有些家長可能會走些彎路,但無論如何,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家長也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成長,才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