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味常用中藥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説它“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它就是中藥材陳皮。
中藥陳皮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又稱橘皮,俗稱橘子皮,是芸香科植物小喬木橘樹的乾燥成熟果皮。泡製時把橘皮祛除雜質,噴淋潔淨的清水,經過悶潤後切絲或切片,然後曬乾以備用。
中藥陳皮的中醫理解
根據記載,陳皮藥性辛、苦、温,無毒,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的作用。中醫對陳皮的應用可分為3個大類。
1.陳皮能行能降,具有理氣運牌,調中的作用,主用於脾胃氣滯導致的的腹部脹滿,暖氣,嘔吐,噁心等症。
陳皮調理脾胃氣機不暢所導致的脘腹脹滿或疼痛,常配伍枳實、木香等;調理胃失和降引起的噁心嘔吐,常與生薑配伍;脾氣虛弱而與肝氣有關引起的腹痛腹瀉,可以配伍白朮、白芍、防風。
2.陳皮具有辛升温散之功,歸脾經,升發脾胃陽氣,還能調理中焦脾胃之氣,所以可以調理脾胃虛弱而導致的消化不良,常配伍黨蔘、白朮、炙甘草等。
3.陳皮能燥濕健脾,温通中焦之陽,陽氣暢行則濕氣去,所以可用於濕濁阻滯而導致的胸悶、腹脹、食慾不佳、乏力、大便溏薄等症狀,常與蒼朮、厚朴等燥濕健脾藥材同用。
4.陳皮辛温發散,既能振奮脾陽又能燥濕化痰。脾陽不運,痰濕內停,肺失宣降,咳嗽痰多,氣逆等症狀,常配伍半夏、茯苓,以燥濕化痰。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陳皮調理範圍, 不外乎肺脾病症,是取其理氣燥濕的功效。如配伍人蔘,白朮能健脾益氣;配伍半夏能防濕化;與芒術、厚朴同用則燥濕、除脹;與防風、白藥、白木同用則止痛止瀉;配伍竹茹、生薑則和胃降逆。
所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説它“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
陳皮的使用注意
陳皮辛散苦燥,温能助熱,所以舌紅而乾燥少津,內有實熱者慎用;氣虛及陰虛引起的燥咳者不宜用;吐血證慎用;久服多服損人元氣。
陳皮理氣化痰作用較為緩和,所以脾胃氣滯較輕以及痰濕不重者較為適用。
陳皮是常用藥材之一,也屬於泡水泡酒常用品,但是李時珍説它“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所以需要根據自身情況辯證後合理配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