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如果我問你,你覺得生在有錢人家的孩子和普通人家的孩子,哪類孩子容易自卑?我猜你會説是“普通人家的”。畢竟經濟條件在那裏放着嘛。
但事實並非如此。很多時候,孩子的自卑情緒是由父母的不當行為引起的,跟錢多錢少並無關係。有些人家庭條件很普通,但孩子卻養得陽光自信。而有些家庭雖然並不窮,孩子卻總是一副“我不行”“我不好”的樣子。
更讓人心痛的是,這類家庭的父母還總是覺得自己對孩子挺大方的,連孩子深陷自卑都沒意識到。其實這種就是“假大方”。
別讓“假大方”害了孩子。
那麼家長就會問,到底什麼是“假大方”?
◆“不管你要不要,我只管給”,結果孩子真正想要的從來沒得到
説實話,現實中這樣的父母還真不少。
之前帶娃去公園裏玩,孩子看到沙池,就想玩。問了價錢十塊錢不限時,我就付了錢在一旁等。這時看到一位衣着精緻的媽媽正在訓斥旁邊的小女孩。“不是已經讓你玩過轉轉車了嗎,怎麼還要玩沙子?”
原來,小女孩看到孩子們都在玩沙子,心裏癢癢也想玩。這位精緻媽媽嫌沙池不乾淨,不想讓她玩。但耐不住小女孩的哀求,就讓小女孩玩轉轉車。
不過小女孩玩了轉轉車之後還是一心想玩沙子,這時媽媽就沒耐心了。覺得轉轉車一次20,才玩幾分鐘;沙池便宜得多。我都讓你玩貴的了,你怎麼還不知足?
家長不顧孩子的真正需求,只塞給孩子家長想要給予的,卻不管孩子真正想要什麼。這就是“假大方”的表現。
家長自認為已經給了孩子好的,但孩子實際上並未得到他自己認為的“好”。就好比孩子喜歡吃路邊攤,但家長一次也不許,而是拉着孩子去米其林餐廳吃一樣。家長自以為孩子的需求已經得到滿足,卻不知孩子處於匱乏狀態。
因為心理總存在匱乏,總是得不到自己真正想要得到的,孩子就會一直索取卻不得,從而無法自信。
◆給予孩子時態度居高臨下,讓孩子覺得自己“不配得到”
一位朋友曾説,自家經濟條件還挺好,但她一直很自卑,原因就在於,童年時期每次她問父母要錢買東西,不管是為了買學習用品、交學費還是買零食小吃,父母總是一開始拒絕,讓她費了好大勁才能要到。而且給錢的時候父母還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要趁機損她兩句“光吃不掙”“要想想怎麼對得起我們!”讓她覺得那一刻特別恥辱。
這導致她十分自卑,工作後拼命掙錢,掙完錢就買各種名牌衣服包包,哪怕自己為此要月光。只有名牌穿在身上她才覺得自己有價值。
其實朋友的這份自卑,就是父母給予孩子物質時,居高臨下的態度造成的,這讓孩子覺得自己“我不配得到”,父母是在施捨。
而自卑的核心,就是“我不配”。
由此可見,哪怕是家裏條件挺好的父母,如果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總是踩雷,要麼對孩子真正的要求視而不見,只強塞自己覺得好的東西;要麼給予時各種語言刻薄,讓孩子自尊受損。這兩種行為看起來很大方,卻很傷孩子自尊。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
當然,如果家庭條件普通,孩子的要求父母無法滿足,只要如實告訴孩子,我們目前還買不了就行。不要因此質疑他不顧家,也不要對孩子的要求冷嘲熱諷,孩子的心理就不容易自卑。
【話題討論:你的父母對你“假大方”嗎?】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髮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