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莫名出汗當心有病
第二章:為什麼會出汗
第三章:出汗最危險的六個部位
編者按:中醫講究的就是望聞問切,我們熱的時候會出汗,冷的時候也會出汗,那麼你想知道為什麼我們會出汗嗎?出汗對人體是有好處還是壞處呢?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中醫是怎麼説的吧!
莫名出汗當心有病
在中醫上,多汗症可分為全身多汗和局部多汗。
全身多汗,一般是由發熱性疾病、代謝性疾病以及精神因素等引起。如果你稍微活動,就滿身大汗,要當心是不是身體出現毛病了。通常情況下,全身多汗可能有以下幾種病症發生:
一是低血糖症:
可導致病人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足震顫等。
二是甲狀腺功能亢進:
患者除怕熱多汗外,還表現有食慾增大、吃得多反而消瘦、大便次數增多、心慌、精神緊張等症狀。
三是糖尿病:
由於合併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常常有出汗異常增多現象,患者還伴有多食、多飲、多尿和體重減輕等症狀。
四是嗜鉻細胞瘤:
常見的症狀就是淋漓多汗,多陣發性出汗,有時也可持續出汗,還可出現心慌、手抖、四肢發涼等,發作時常伴有明顯的血壓升高。
另外,高血壓患者以及更年期女性也會出現多汗。
局部多汗,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你要一一對照着看看。
一是自汗:
常日間出汗,活動後更甚,多由氣虛或陽虛所致,可服用温補之品進行調理。
二是盜汗:
入睡後汗出,醒後則汗止,多見於陰虛火旺、久病之人,尤以肺結核患者最多見。
三是鼻汗:
每在情緒激動、精神緊張、工作勞累、講話過多時排汗,汗液自鼻樑及鼻翼兩側滲出。多見於過敏性鼻炎及免疫力低下、易患感冒者。
四是額汗:
汗出局限於頭額部,甚至汗如蒸籠熱氣,多見於身體陽氣偏甚及消化功能亢進者。
五是半邊身汗:
指半身多汗,而另半身無汗或汗出甚微。多見於青年人高血壓腦病、腎性高血壓症、中風、半身不遂、截癱等患者。
六是勞心汗:
係指心窩部和兩乳房中間部位多汗,多因憂、思、驚、恐過分而傷及心脾所致。常見於勞心過度的知識分子。
七是會陰汗:
汗出局限於會陰和外生殖器部位,常見於外陰瘙癢症、*炎等婦科病,亦可出現有異味的會陰汗。
八是腋臭汗:
汗臭如狐騷氣味,由腋窩部的大汗腺分泌異常所致。多見於青年和中年人,女性多於男性。
九是半邊頭汗:
整個頭部以鼻中分成兩半,一半頭出汗,另一半頭滴汗皆無。此係因大病後夫妻同房,陰陽雙虧並感寒所致。
十是手足心汗:
多發生於緊張或激動時或在公開場合説話時,常在青少年時發病,多半是精神壓抑引起。
此外,高燒病人的“戰汗”(先見全身戰慄發抖,而後汗出)為病變發展的轉折點;生命垂危之際的“脱汗”(大汗淋漓不盡),為疾病轉危之徵象,應加以重視。
為什麼會出汗
汗,幾乎與你終身相伴。高温下體育運動和勞動,一日最多出汗量可達6—10升。所以,汗對人體至關重要,絕非“廢物”。
汗是“散熱器”。如果體內熱量散發不出去,體温就會上升,而大汗一出,你的高燒立退。汗還是“水鹽調節器”。它除含99%的水分外,還有少量的鹽分。因此汗有協助腎臟排泄廢物調節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的作用。汗還是“護膚品”。一點不出汗,你的皮膚就會幹燥,因為汗液分解產生的弱酸性,有一定抑菌作用。
不過,汗出得太多,也預示着身體可能出了問題。有人説,不熱不動也出汗。
由於天氣、環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屬於靜汗,而異常的靜汗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盜汗等。不熱、不運動就出汗,且容易疲勞、感冒、心慌,特別怕風怕冷,這叫自汗,是氣虛的表現,飲食上可選擇山藥、豆漿、牛羊肉等。夜晚一睡着就出汗叫盜汗,是陰虛。這類人可多吃百合、雪梨等滋陰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熱性食物,也可用沙蔘、麥冬、五味子或西洋參等泡水飲用。
另外,根據出汗部位的不同,也能辨識疾病。
額頭面部出汗過多,是積食的表現,減少食量、吃清淡飲食能緩解。手足心多汗,伴有口咽乾燥等,多屬於陰虛有熱;若伴隨腹部脹滿疼痛,多屬腸道內有積糞的熱證,要通便。心窩、胸口多汗,多見於一些腦力工作者,常伴食慾不振、睡眠差,可通過如慢跑、太極拳等緩解。
而且,汗的一些表象如氣味和顏色也有大講究。
汗味如果發腥,和熱證或濕熱證有關,一般屬肝熱。可用清淡飲食,或用中藥菊花等泡水喝。有些人的汗液呈藍色、青色、青綠色、紅色或黃色等,叫做色汗。注射美藍的人可出現藍色汗液,青綠色汗的人要考慮鋼中毒,紅色汗的人可能服了碘化鉀。
總之,一旦異常出汗的情況嚴重,應及時就醫。如糖尿病、甲亢、高血壓、充血性心衰、結核等,都伴隨明顯的相應症狀,必須及時就醫控制病情,而後多汗情況就能解決。
出汗最危險的六個部位
六部位出汗異常預示疾病
額頭出汗——肝陽上亢
如果額頭常常出很多汗,中醫認為可能是肝陽上亢引起的。
建議:平時儘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氣,要保證充足睡眠,否則容易導致陰虛、肝陽上亢。每天沖泡枸杞茶飲用,有平肝功效。
鼻子出汗——肺氣不足
如果平時鼻子總出汗,説明肺氣不足,需要調理補氣。西醫認為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現,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議:每天用雙手敲打雙腿,並按壓雙腿的左右兩側,因為這是人體肺經分佈的部位,通過敲打刺激,可起到調理肺經的作用。
頸部出汗——內分泌失調
頸部汗腺分佈稀少,所以很少有人頸部會出汗。如果你的脖子常常出汗,可能與你全身內分泌失調有關。
建議:最好去醫院接受全面激素檢查。
胸口出汗——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醫認為這是脾胃失和的表現,説明體內的血液循環很慢,氧氣運輸不順暢。
建議:不要過度焦慮,少吃油膩、生冷食物,平時用黃芪、大棗泡水喝,可以緩解症狀。
腋下出汗——汗腺過大或飲食過重
因為腋下分佈大量汗腺,所以較易出汗。若汗液分泌過分旺盛,且氣味很大,就可能説明日常飲食的味道過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食品。
建議:若診斷為汗腺過大,可以去醫院做簡便有效的激光治療。另外,飲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手心、腳心出汗——血虛
若情緒緊張、激動或害怕,手心或腳心就容易出汗,中醫認為這是脾失運化、脾胃濕熱、血虛的表現。
建議:每天餐後按揉腹部,先順時針揉30圈,再逆時針揉30圈。另外,要控制食量,避免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飽為好。
另外,左右半身或上下半身出汗屬偏汗,多見於風濕、偏癱病人,有時也是中風臨身的信號。額汗僅限於額頭,若出汗量少,且無其他症狀,屬正常現象。若發生在病人身上,則可能是病情加重的徵兆。乳間汗侷限於兩乳之間,可能是精神疲乏、體力勞累而傷及心脾所致。生殖器出汗出汗限於生殖器周圍,常與腎病有關。手腳等四肢出汗多因血虛、陽虧引起。若因精神緊張而導致手足出汗則屬正常。
異常出汗是“虛症”信號
中醫上也有“動汗”和“靜汗”之分。由於天氣環境原因引起的出汗屬於靜汗,相當於被動出汗。不少異常的靜汗需要引起注意,比如自汗、盜汗等。有些人不熱、不運動時前心後背會出汗,且容易疲勞、感冒、心慌,特別怕風怕冷,這叫自汗,是氣虛的表現。夜晚一睡着就出汗,叫盜汗,是陰虛的表現。出汗部位的不同,能反映一個人的身體狀況。額頭面部出汗過多,是積滯、內熱壅盛的表現,容易煩躁、口苦、尿黃;前心後背出汗,是心氣虛,容易心悸心慌、失眠多夢、恍惚健忘。此外,還有些出汗方式,屬於疾病來臨前的徵兆,比如有些老人半身出汗,半身無汗,這時一定要小心中風。
除了出汗的部位,還可以從汗的顏色、氣味以及有否伴隨症狀等方面來捕捉、分析和判斷其與疾病的關係:
出汗的8大養生保健作用
同樣是出汗,天氣炎熱時,被動出汗照樣能讓人大汗淋漓,為什麼就不如主動出汗好呢?專家解釋,不管是因為炎熱而出的汗,還是桑拿蒸出來的汗,都只是在人體淺表層出汗,而運動才是真正的深表層出汗,也就是讓人從裏向外出汗。這種汗是人體進行的自我調節,出汗後不僅讓人感覺很舒服,還能起到以下8大作用。
1、排出毒素。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沈雁英教授表示,主動出汗能加快人體的體液循環和代謝過程,將體內堆積的乳酸、尿素、氨等毒素排出,還能保障鼻子、皮膚、肺臟、大腸這一系統暢通。
2、控制血壓。
高血壓是一種由於血管內徑變窄、變硬,單位血流量受到限制而出現的一種現象,運動出汗可以擴張毛細血管,加速血液循環,增加血管壁彈性,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
3、促進消化。
不出汗、氣血運行慢了會影響消化,導致人吃不香;神經活動也會因此受到影響,導致人晚上睡不香。
4、防骨質疏鬆。
不少人以為出汗會導致體內鈣質隨汗液流失,對此,衞生部北京醫院藥學部臨牀藥師張亞同指出,只有水溶性的維生素才會隨汗液流失,鈣雖然溶於水,但溶解度很低,不太會隨着汗液排出。相反,出動汗有利於鈣質的有效保留,防止骨質疏鬆。
5、增強記憶。
美國針對2萬中學生進行的一項長期教育實驗表明,主動運動流汗對學生會產生積極正面的效果,記憶力、專注力都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6、護膚美容。
總不出汗的人,皮膚代謝緩慢,一些廢棄物難以排出。出汗可以清潔毛孔,達到美容護膚的功效。
7、減肥。
當人體運動並達到一定強度時,脂肪便會燃燒轉化成熱量,通過汗液排出體外。
8、讓男人更有魅力。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男性流汗的氣味能使女性心情愉快並感到精神放鬆。
結語:原來出汗也是有利有弊的,但是出汗的時候我們要有所警惕這樣就能預防疾病的發生也能更加確保我們的身體是健康的!(作者王承龍,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