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6月10日電 題:門診統籌藥店提速,零售“強推高利藥品”現象或改善
作者 趙衡 Latitude Health創始人
趙衡
2023年是“醫保賬户改革”落地之年。自2月15日,國家醫療保障局辦公室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門診統籌管理的通知》之後,全國範圍內“門診統籌藥店”落地進程大幅提速,包括武漢、呼和浩特、南充等地一大批定點藥店被納入,成為門診統籌藥店。
中國職工醫保賬户有個人賬户、統籌賬户之分,政策發佈之前,在定點零售藥店買藥,居民只能使用個人賬户資金,政策施行之後,符合條件的定點零售藥店可使用統籌賬户資金進行醫保報銷。
門診統籌藥店之所以引發眾多關注,一方面該政策關係到醫保民生,老百姓“買藥直接報銷”便捷性備受關注,另一方面也涉及到長期受線上電商擠壓的基層藥店能否經營破局的問題。
推動線下零售藥店多方面革新
“門診統籌藥店”政策落地後,一方面加速了醫院處方外流,定點藥店可承接更多院外處方市場,另一方面也將推動藥店不斷更新運營策略。
首先,零售藥店監管將進一步規範。由於藥店在納入門診統籌後將接受與醫院接受同樣監管,原先很多醫保報銷的擦邊球模式難以開展,特別是進銷存監管系統安裝之後,納入門診統籌藥店很難再進行違規操作。
其次,納入門診統籌的藥店有可能成為院外處方外流的主要承接者。一方面會有大批臨牀藥品進入基層零售藥店,擴充藥店經營品種。同時這又會帶來零售藥店客流回升,尤其是可能帶動一部分線上用户迴流,且這部分羣體都屬高客單羣體。
再次,有助於提升居民零售藥店的購藥體驗。基層藥店承接需求多以家庭藥箱用藥為主,頭痛感冒、清熱解毒等OTC核心品類。廣大消費者的藥店購藥體驗常不好,多數是受店員“無差別、弱關聯、高單價”推銷影響。隨着更多新特藥進入線下零售藥店,優質客户到店,以及藥店運營規範化、標準化,都將促使藥店提升服務水準。
院邊店與社區店發展顯現差異化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的院外市場由超過100萬家的基層藥店、診所、衞生室組成。其中,75%的零售終端、診所分佈在基層範圍。
零售藥店大概又分為醫院周邊零售藥店(院邊店),以及星羅棋佈的街邊社區零售藥店。
門診統籌對藥品零售店帶來的衝擊可分開來看,政策有可能將帶動院邊店發展,而更多的社區零售藥店將進入轉型關鍵期。
院邊店是院外零售市場的主要得益方。處方藥銷售對藥店專業能力要求較高,很多藥店連專職藥師都很匱乏,一般的普通藥店顯然沒有能力獲得醫保覆蓋。從日本發展實踐來看,處方藥更多地流向了院邊店。
部分藥店在獲取門診統籌醫保額度後,與醫院有着強利益關係的院邊店將可能獲得較多收益,實現持續增長,但藥店間的競爭也會白熱化。院邊店單店營收雖然較高,但由於要保證醫院內利益,毛利會相對較低。在缺乏藥師調劑費前提下,院邊店的持久的商業模式也始終面臨壓力。
而社區店的轉型決定着零售藥店發展的最終成敗。當前,該類型零售藥店面臨着一些顯性問題。
其一,由於長期依賴醫保導流和麪向老年人定位,社區零售藥店經常依靠話術引誘顧客購買高毛利產品,這種模式極易令人反感,也並不能有效留住客户。
其二,面向中青年羣體的各類健康產品、食品等銷售能力匱乏,特別是藥店的店面設計和營銷專業能力沒有體系化培訓,導致員工流失率較高。
其三,雖然藥店售賣的OTC和非藥品不需要像處方藥那樣高度專業化的服務,但畢竟與健康相關產品,仍有較高指導需求,以及用户反饋再調整需求。目前,零售藥店這方面的專業化能力相對匱乏,其中成本是一個重要考量。
由於醫保個人帳户減少和對藥店監管的強化,特別是藥店監管與醫院院內一致性,我預計,除去院邊店,大部分零售藥店將會日漸減少對醫保的依賴,趨向大健康領域方向發展。而有服務能力、選品能力、很強銷售能力的零售藥店將會脱穎而出,成為零售藥店市場的主要競爭者。(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李惠聰